地方农谚及解释
我们闽西农村有着丰富的气象谚语。谚语语言生动,是我国劳动人民多年丰富经验的概括,它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熟悉谚语,研究谚语含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地方农谚及解释,欢迎大家查看。
“春天面,时时变”(春天面,孩子面)——
公历二、三月雨水至春分这段时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北方冷空气(极地大陆气团)的势力已逐渐减弱,而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南部海洋的高压逐渐影响东南沿海地区,这时,冷暖两个气团的势力消长变化较大,频频交锋,从而造成时晴时雨忽冷忽热,变化无常的天气。
“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种田家”——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开始影响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次年三月份左右便逐渐退出本区。本地区二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逐渐上升,旬平均气温可达12℃以上,可谓大地回春了。但是有的年份冬季风异常,这时还有势力强大的冬季风南下,使我们东南沿海地区在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下,产生较大幅度的降温,甚至在三月份却有可能产生霜冻,形成倒春寒。这时的天气可能晴冷干燥,白天红日当空,气温较高,可是夜间散热快,气温急剧下降;也可能这时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旗鼓相当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产生低温阴雨天气。这时正值春耕播种季节,遇到这情况往往造成烂种烂秧,严重影响春耕生产的进行。
“正月雷公叫,谷种播三套”——
农历正月,我们南方处于冬末初春的时令。响雷一般出现在夏季大气对流旺盛的时候,或台风侵袭的时候,或在春季气旋活动频繁的时候。这个时候响雷主要是由于急行冷锋迅速南下,使原来占据在我们南方的`暖气团急剧抬升而产生的。春节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大农村开始进入春耕备耕的生产阶段,若这时冬季风的势力还很强盛,预示着可能出现春季低温,影响春播。
“食了羊角棕,棉袄好入笼”——
端午节,新历一般出现在5月末到6月下旬这段时间。这时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增强,气温上升快,我们东南沿海地区在热带海洋气团的控制下,月平均气温达22℃以上,已是初夏的季节甚至已进入盛夏季节。这时气温高,晴天多,防寒的棉袄不必再穿了,这时也有较好的天气把它洗,晒,收藏起来了。
“雷震秋,禾丰收”“禾怕八月旱,人怕老来寒”——
八、九月间双季晚稻进入生长旺盛季节,需要水份较多,但这时我们东南沿海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蒸发旺盛,天气晴朗,若这时天气湿热,雷雨阵阵,即所谓的“雷震秋”则可缓解旱象。这段时间是台风活动季节,因此“雷震秋”也是可能发生的,但如果这时候出现的是八月旱,则晚稻结穗直接受到影响。
“阵阵秋风阵阵凉,一场秋雨一场寒”——
冬季风(极地大陆气团)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每年九、十月间随着势力的增强而逐渐进入我国,并大致四、五天为周期,一次次暴发南下。冬季风每一次南下,与原来占据我们东南沿海的暖气团交绥,产生冷锋,形成阴天或秋雨连绵的天气,冷锋过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从而使我们南方逐渐进入深冬季节。
“冬至响雷公,十个牛栏九个空”——
冬至的到来,表示我国各地已进入深冬季节。这时我们东南沿海各地也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在极地大陆气团的笼罩下,冬季风每隔几天暴发南下一次,每次南下,与原来占据本地区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产生交锋,形成冷锋面。如果南下的冷气团势力较弱,而锋前气团又较暖湿,往往造成持续性的连绵阴雨,产生严寒的天气,这时一般不伴随雷鸣。当冬季风势力强盛,迅速南下,所形成的急行冷锋造成锋面地区的暖气团急剧抬升,往往会“响雷公”,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寒潮”南下,这时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如果保护工作做得不好,往往造成耕牛,特别是老弱耕牛的死亡,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
【地方农谚及解释】相关文章:
3.节气与农谚
4.秋分农谚
5.谷雨农谚大全
6.小雪农谚
7.农谚歌谣
8.物候农谚大全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yanyu/3800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