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两名弟子做善行后“接受回报”及“不求回报”的做法。孔子对前者大加褒奖,却对后者严厉批评,他认为只有“大力”褒奖善行,善行才能被广泛传播。的确,付出也需要回报。
日本出台了这样一项政策:如果在闲暇时间去养老院或其它养老机构照顾老人,按时间长短记分,将其记入个人档案,在将来也可享受别人的免费照顾,虽然这种付出也有回报,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关爱老人的方式?这难道不可以鼓励人们积极行善?这难道不能够在社会中传播“大爱”?如果可以,那那小小的回报又算得了什么呢?而有些自命“心善”的人总爱站在道德制高点去鄙视、讽刺、批评那些做善事接受了回报的人,认为“做善事应不求回报”,可这伙伪君子自己又不去做善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今中国社会,可谓是世风日下,人性凉薄,七旬老太倒在地上,却没人敢去搀扶,即使去扶,也要先拍照录像以证明自身清白,或是两个人结伴去扶。悲惨的“小悦悦事件”至今还深印在脑海中,一个不足3岁的女婴被撞后躺卧在地,17位路人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所有人都在骂那些路人没人性,“该死”!可如果当他们亲身经历时,他们是否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奋不顾身?恐怕还是个未知数。因为他们怕这是“碰瓷”,他们怕被讹,他们怕惹上麻烦。中国“好人没有好报”的事例实在不少,两位中学生扶起卧倒在地的老太,得到的不是老太的感谢,而是老太喋喋不休地大声诬蔑及谩骂,面对面采访,他们说:“难道扶老人有错吗?那我以后还可以扶吗?”多么辛酸的话语,做好事得到的“后果”让他们瞋视,让他们心伤,在这样的社会,将来还有人敢去扶倒在地上的老人吗?
有这样一个笑话:在北京,如果不差钱就可以多去扶倒在路边的老人,他们会让你体会到差钱的滋味。这个笑话其实一点也不好笑。多少人因为害怕被讹而对倒在路边的老人视而不见?但如果真有一位老人因为突发心脏病倒地呢?会有人敢伸出援助之手去救那个老人吗?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多么可悲!见义勇为者救溺水小孩而死去,得到的不是社会上的赞美,不是对方的感谢及社会的抚慰报酬,而是“这人是不是傻,那小孩会游泳假装溺水也去救,还葬送自己性命”的冷言冷语,如果英雄泉下有灵,是否会质疑当时奋不顾身的举动,多么令人悲恸!
正如孔子所说,要用“大利”褒奖善行,莫要让英雄流汗,流血却还要流泪。莫要让善行成为遥远不可及的事物。给英雄多些宽容,多些鼓舞,多些支持,让他们有继续行善的动力及勇气,莫要让善行离我们而去!
只有付出得到了回报,才能鼓舞更多人行善,社会才会充满真善美。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uyao/957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