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续写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袋麦子》续写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1
第二年过年时,土地爷爷又送了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想:上一年我把麦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次我一定要好好想一想应该怎么做?
小牛说:“上次我是把麦子保存了起来,这次我一定要把麦子按照小猴的做法做,这样我就能收获到更多的麦子了!”
小猴呢,它想:我上一年种麦子种得很辛苦,这次我把一袋麦子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小兔,然后把上一年的麦子全都去卖掉,然后我就买到比麦子更好吃的东西了。
第三年的时候,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他先来到了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的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美味的食物,还让我收获到了许许多多的麦子。”土地爷爷说:“你真聪明呀!”
土地爷爷又来到了小牛家,小牛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您看这都是我的收获。”土地爷爷说:“你真能干。”
最后,土地爷爷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说:“我把去年您送我的麦子送给了小兔。然后我又把第一年春天栽种出来的麦子全都卖了钱,这样我就能买得起白菜种、石榴苗、西瓜种子等等。”土地爷爷夸了小猴:“你真聪明,真能帮助人!”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2
老人走了,也该吃晚饭了。小猴想,今年大丰收,先吃一点麦子吧。但是,磨面粉的时候,小猴却不会了,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小猴只好明天再干。第二天还是不行,小猴心想,小猪是美食专家,一定会磨面粉。于是,他把小猪请到家,小猪一来,三下五除二就磨好了。小猴说:“因为我家每天都要磨面粉,请你搬到我家里住,好吗?”小猪高兴的答应了。他们在一起生活,小猴学会了做饭和磨面粉,小猪学会了种地,日子过的很开心。
有一天,小猪拿麦子的时候,发现有的被老鼠吃了,有的发了霉,还有的被虫蛀。他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在种地的小猴,小猴想了想,就和小猪一起去请小牛。小牛不愧是保存粮食专家,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剩余的麦子放好了,小猪让小牛和他们住,小牛也把家搬来了,大家每天在一起互相学习,日子过的真快呀。秋天,麦子丰收了。小猪做得美食更好吃,小牛保存粮食的时间更长,小猴种地收获更多。
过年了,土地爷爷又来看望三只小动物。他来到储藏室一看,啊,三个麦囤里堆满了金灿灿的麦子,老人兴奋地说:“你们真团结!真聪明!真能干!”爷爷还送给他们三袋上好的麦种,作为奖励。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3
第二年春天,土地爷爷又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到金灿灿的'麦子,兴奋地喊道:“太好啦,太好啦!这么多的麦子我又可以做肉包子和澳大利面了,加上家里剩下的,足够我吃一年了。”小猪一边说一边馋得直流口水。
小牛接过土地爷爷的麦子,礼貌地谢谢爷爷后小心地捧回了家。一进家门,就开始盘算着麦子的事。想着想着,一个好主意突然出现了:“我可以先吃一半的麦子,另一伴的麦子种到地底下,这样来年我就可以收获更多的麦子了,明年的口粮就不用发愁了。”
土地爷爷离小猴最近,直接把麦子送到了家门口。当小猴看到爷爷为他精心准备的麦子,眼睛咕噜一转,心想:我吃不了这么多,可以把这些麦子分一点给我的好朋友——小猪和小牛,顺便跟他们商量一下,是否可以利用这些麦子再开发一些新品种,可以出口到国外去,让国外的小伙伴们也品尝到我们国内的美食,想着想着,他开心极了,飞快地跑去跟他们商量大计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年过去了。这天,土地爷爷兴奋地拿着一封国外来的信来找小猪、小牛和小猴,告诉他们国外的小伙伴们吃到了他们送过去的食品,赞不绝口,念念不忘,还说如果有机会来国内跟你们学习。说完,土地爷爷给他们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麦子创新奖”。他们三人拿到奖状开心地抱在了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集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4
土地爷爷临走前又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并说好来年的今天土地爷爷还要来拜访他们。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想:“小猴去年得了大丰收,我今年也要播撒种子,好让麦子也永远的吃不完。”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心想:“同样是土地爷爷给我们的一袋麦子,我省吃俭用才留下半袋麦子,要是和小猴一样,一年都吃不完该多好啊。”
小猴看着眼前的麦子心想:“虽然我去年留的麦子比它们多了一点,要是森林里的小动物能和我一样,一年四季都不愁粮食,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又一年的夏天到了,小牛小猪、小猴家的地里,满是金灿灿的麦子,它们再也不用担心麦子吃完怎么办土地爷爷又来了。小牛笑着说:“我们正在庆祝丰收呢,您给了我们每人一袋麦子,小猴教我们种地。”“后来我们又分工了,”小猪抢着说,“小牛耕田,小猴播种,我嘛负责施肥,我们一起除草和浇水。今年,麦子可多了,可以做好多好吃的了。”
土地爷爷开心地点了点头说:“你们都进步了,小猪和小牛也变得聪明能干了,小猴还知道帮助别人,而且你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5
土地爷爷高兴地离开小猴后,又来到小猪家,意味深长地对小猪说:“猪猪,你抽空去小牛和小猴家问问他们那袋麦子的事吧。”
第二天,小猪跺着方步、大摇大摆地来到小牛家。还没进门,就大声吆喝:“牛哥哥,牛哥哥,土地爷爷送给你的那袋麦子,你是怎么吃掉的?”小牛听到叫声后,慌忙出来迎接小猪,“猪弟弟,你进屋看看,我还剩半袋没吃完呢!”“啊,你什么吃法呀,我一周就吃完了,先把它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其中,最美味的要数白面馒头和烙饼。”小猪连珠炮地说。“哦,我没舍得先吃麦子,把家里的草料和杂粮吃完以后才开始吃它的,这不,现在还剩半袋呢。”小猪听完后,一声不吭地扭头走了。
很快,小猪又来到小猴家,这次他虚心了好多,进了门,他才高声叫喊:“猴哥哥,土地爷爷送给你的那袋麦子,你吃完了没有啊?”小猴有礼貌地说:“猪弟弟,请跟我来。”小猪看到满满一大囤的麦子,惊呆了眼睛,他举起小手,揉了揉眼睛,再看几眼,才相信这是真的。接下来,小猴把自己种麦子的事前前后后讲了一遍。小猪听后,拍着自己的脑瓜说:“我怎么没想到啊?!”接着,他认真地问:“猴哥哥,你能否借我一袋麦子,我也要像你一样种出一大囤的麦子。”“可以呀!”小猴爽快地回答。
小猪兴高采烈地背上小猴借给他的那袋麦子,哼着小调回家了。
我相信:来年,小猪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大囤麦子!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6
吃完麦子,又要过年了,土地爷爷又各送了一口袋麦子,要再考验一下他们。
小猪呢,上次觉得自己太贪吃了,这次,小猪把麦子全种下了地。
小牛呢,他觉得要把麦子种下地,等成熟的时候,留一小半给自己吃,另一大半要办个拉面馆。
小猴呢,他觉得也要把麦子种下地,等成熟之后,留一点给自己吃,另外的那些,要开个农场,不就更好了吗?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说:“土地爷爷,您看,我把麦子种下了地,成熟之后,多得我屋里都快堆不下了。”老人点点头。
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牛家。小牛说:“我把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成熟后留一些给自己吃,另外的开了一个拉面馆,土地爷爷,我请您吃一碗拉面吧!”土地爷爷很高兴。
老人又来到小猴家,小猴说:“请跟我来,我有个惊喜给您看。”老人跟着小猴来到田里,哇!满地金黄的麦子,还有许多蝴蝶、蜜蜂,真是美不胜收呀!真是个好大的农场呀!
土地爷爷和周围的邻居都对小猴赞不绝口。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7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老鼠和小猫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老鼠看着金灿灿的麦子想:我要把它做成麦子床,晚上要是饿了嘴一张就可以吃到东西,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食物了,啊,我可真是一个天才呀!
小猫捧起饱满的麦粒想:我要是把麦粒种下地,主人一定会奖励我鱼吃而且自己还可以吃到麦子,所以它便把一口袋的麦粒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老鼠和小猫。
他先来到小老鼠家,土地爷爷突然大声叫了一声:“啊!”看见小老鼠满身都是伤,土地爷爷问小老鼠你怎么了,小老鼠说:“半夜时我饿的实在受不了了,我把整个床都吃掉了睡空了就摔了一跤。”土地爷爷看着满身都是伤的小老鼠心里难受极了!
告别了小老鼠,土地爷爷来到小猫家。土地爷爷也不由的叫了一声:“啊!”看见胖乎乎的猫,土地爷爷问:“小猫你怎么了?”小猫说:“我每天又有麦子吃又有鱼吃,结果吃成现在这么胖了。”土地爷爷说:“我要不是看见你的几根胡须才不知道是你呢!”
土地爷爷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今天怎么碰见了这么多奇怪的事情。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8
两年以后,土地爷爷再次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三袋麦子》续写。
他先到小猪家,敲了敲门,小猪不在家。他又来到小牛家,奇怪,小牛也不在家。土地爷爷很纳闷,心想,都去哪了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小猴家,刚走到门前,就闻到一股香气,听到了一阵阵笑声。土地爷爷敲了敲门,小猴打开门,看到土地爷爷高兴地跳起来:“土地爷爷来啦!土地爷爷来啦!”小猪和小牛立刻从屋里冲了出来。
“土地爷爷,土地爷爷,快来吃我亲手做的白面馒头和烙饼。”小猪喊到。
“你们怎么都在小猴家呀?”土地爷爷好奇地问。
小牛笑着说:“我们正在庆祝丰收呢,小猴给了我们每人一袋麦子,还教我们种地。”
“后来我们又分工了,”小猪抢着说,“小牛耕田,小猴播种,我嘛负责施肥,我们一起除草和浇水。今年,麦子可多了,可以做好多好吃的了。”
土地爷爷开心地点了点头说:“你们都进步了,小猪和小牛也变得聪明能干了,小猴还知道帮助别人,而且你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三袋麦子》续写作文】相关文章:
1.续写“三袋麦子”
2.三袋麦子续写
3.《三袋麦子》续写
4.三袋麦子续写作文
5.续写三袋麦子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uxie/3820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