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有机会到宁夏一游,虽是走马观花,倒也印象深刻。
接待我们这个团的导游是位叫做“琦琦”的女孩,她口齿很伶俐,模仿起骆驼咀嚼的动作来惟妙惟肖。她还对当地的物产风俗、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都了如指掌,在她的描述中,让大家很快就融入到这片热土中去。
汽车行走在宁夏最繁华的北京路上,这是银川市南北的中轴线,号称是五十里长街。然而其主干道竟然有八车道,而且汽车很少,行人也很少,很难想像这就是宁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但这里街道干净、绿树成荫,并且还有许多白杨树作为市中心的绿化树,大概是它的防沙能力强的缘故吧!
宁夏人把黄河叫做母亲河,把贺兰山叫做父亲山。这是因为有了父亲山,才能挡住从西边腾格尔大沙漠吹来的黄沙,不至于土地被沙漠俘获;有了母亲河,才能滋润灌溉这片广袤的土地,才能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才能担得起“塞北江南”的美誉。我曾经在夜市上品尝过当地的哈密瓜,那是相当的甜呀!因为这里海平面较低,太阳能很早就升起来,很晚才落下,而且昼夜温差很大,所以才能生长出蜜一样甜的哈密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考古学家,隐约从飞机上看到银川城外有许多土丘,就前来考察,谁料想竟然挖掘出一个神秘的王国。那是一千多年前,党项人李元昊所建立的西夏王国,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字和制度。传说中英勇的西夏人,前后共六次抵挡蒙古大军的侵略,并且射杀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恼羞成怒的蒙古军,不放过因粮草枯竭而投降的西夏人,不但野蛮地屠杀,而且还不给西夏编撰历史,因此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曾经铸就辉煌的西夏国,就这样被无情地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象征着“七级浮屠”铸就的泰陵,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像变戏法似的,飞快地遮住太阳,又迅速地离开,忽明忽暗的天气,让我感受到李元昊的阴魂不散,远处突然刮起的龙卷风,好像在诉说着西夏人的悲壮。
在宁夏的这片土地上,不仅有西夏人的神秘,还有水洞沟人的热情。1923年,在宁夏的水洞沟村,有个叫张三的小伙子在村头开了个旅店。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虽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但还是热情接待了来自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最终挖掘出了大量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水洞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早在三万年前,宁夏的原始居民的生产力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最终却难以抵挡自然界的灾难,消失的历史的记忆里。
除去神秘、热情、先进之外,宁夏还有一种品格称作坚强,著名的文学家张贤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当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跟随妈妈,从繁华的北京城迁来宁夏定居,意气风发的青年为边塞风情所感触,用一首《大风歌》来抒发自己的豪情,没想到竟成为反革命的铁证,被关进了牛棚,这一呆就是21年。在受尽了种种磨难之后,他坚强地挺了过来,并把牢狱生活描绘成文字,成就一代文学巨匠。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选择了下海经商,将荒凉的城堡,成功地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验基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当你漫步其中,你会感触:十八里坡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古代家具是如此的精雕细刻;盘丝洞并不是相像中的那么可怕。
有道是“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勤劳的宁夏人从秦朝开始,就大修水利工程,充分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和护林防沙,并且发明了经济适用的治沙良方:用稻草、麦种植成方格状,不但有效地防止了土地沙漠化,而且还成就了第一条沙漠化铁路(兰新铁路)的美名。宁夏人的聪明还表现在,他们对枸杞是情有独钟:他们春采其叶,制成枸杞茶;夏酿其蜜制成枸杞蜜;秋其采果就是枸杞;冬挖其根名曰“地骨皮”,甚至还将其根提炼成有软黄金之称“油胶丸”,把枸杞的产业发扬到极致。
以前曾听过一首歌----《宁静的夏天》,原以为这是宁夏命名的由来。这次游玩才知道,让“西夏这片土地永远保持安宁”才是宁夏的真正含义,我真诚地祝愿不管是宁夏还是整个中国都永远保持安宁!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ushi/2223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