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全身毛茸茸的,除了耳朵、眼睛、嘴巴和它的四肢是黑色的外,其他部位都是白色的,真是黑白分明。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看熊猫作文4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看熊猫作文400字篇1
熊猫是一种很珍贵的动物,它很惹人喜爱。它四肢较短,行动很慢。它的全身胖乎乎的,面孔上好一对乌黑发亮的眼睛,眼睛旁边黑黑的,好像戴着一副黑色的眼镜,十分可爱。
熊猫喜欢在平坦的地面上悠闲地散步,愉快的玩耍。有时抬头望望人民;有时低着头,好现在寻找什么,又像在思索什么。当他高兴时,就在地下翻跟斗,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下滚动。
熊猫睡觉时,也不老实。有时,它用前爪轻轻地拍着肚子;有时,它两腿一镫,就翻个身。我还以为它睡醒了,其实它还在睡。它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悠悠眼睛,好奇的望望人民。
熊猫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盘腿坐下,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子往嘴里送。它爱吃鲜嫩的竹叶。吃饱了,还得嘴口水润润喉咙。他走到水池边,俯下身子,前腿靠着池边,低下头,咕咚咕咚的喝起来。看它那副模样,真是人发笑。
熊猫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看熊猫作文400字篇2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到四川省雅安市的碧峰峡看熊猫。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中心。
我们来到了碧峰峡,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一排排松树整齐地排列着像一个个坚定的士兵一样站在那儿。山间的瀑布飞流直下像一条银河从天而落。竹林里隐约可见一栋栋矮小的房子,这是谁住的呢?我们走近一看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原来这是熊猫别墅。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们有的躺在竹杆上一动也不动,有的独自在嬉戏,还有的在那里低着头走来走去,好像在寻找什么,也好像在思考什么。熊猫可喜欢别人给它照相了,一有“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兴奋起来,它时而坐得直直的,摆出一副优雅的'姿态;时而又把头抬得高高的好像很得意的样子。
让我们更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居然有一个熊猫幼儿园。里面静悄悄的,原来大家是怕吵醒正在睡觉的熊猫宝宝。只见三只像婴儿一样的熊猫宝宝安静地睡在温箱里。它的身子大约只有我们手的一半那么长。你们看!它的四肢短短的,肚皮上的毛雪白雪白的,毛茸茸的脸上挂着一对“黑眼圈”,可爱极啦!我真想走进去摸摸它,抱抱它。
要是我也能有一只这样又小又可爱的小熊猫该多好呀!
看熊猫作文400字篇3
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别看我的名字里有一个猫字,可我并不是小猫呦!
我有一对半圆形的耳朵,圆圆的脑袋疼脸上长着两只黑宝石般的眼睛,我的眼眶可是黑黑的,看起来就好像一宿没有睡觉似的。我的手,脚,眼睛,耳朵和尾巴都是黑色的。我的肚子,头和后背都是白色的。我的四肢短小,身子圆滚滚憨态可掬,可爱极了。我喜欢独自生活在竹林中,不喜欢和同伴生活在一起。因为我喜欢独自行动,所以大家还送给我一个特别好听的雅称——竹林隐士。我可喜欢这个雅称了。特别的符合我的气质,我是不是特别自恋呀!
我和我的同伴们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区。我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一些其他植物。我的视觉有些迟钝,但我的嗅觉非常灵敏。在野外我的身手可灵活了,爬树,游泳都难不倒我。小时候,我喜欢爬上爬下的。可是,长大的我却和小时候不一样了。我啊,变的十分懒惰,也只有遇到危险时,才会变灵敏些。小朋友可不要学我这个不好的习惯呦。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被叫作国宝吗?那是因为我们繁殖力低,数量少又非常珍贵,所以我们被称为国宝——大熊猫。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对我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看熊猫作文400字篇4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成都大熊猫养殖基地看大熊猫。一进大门,我就看见道路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有粗的,有细的,有矮的,还有高的,竹子下面也有一些竹笋。高高的竹子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林荫大道,凉爽极了。妈妈告诉我,大熊猫喜欢凉爽的天气,不喜欢炎热的。
我们顺着林荫大道往前走,忽然,我看见一群人正围在一座大熊猫别墅的周围观看,我很好奇,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一抬头,就看见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在吃美味的竹叶,只见它把一片一片的竹叶捋在一起,用嘴巴轻轻一咬,抓在手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它一边吃,还一边朝游客做鬼脸,样子可爱极了。妈妈告诉我,这只大熊猫的名字叫爱浜,它10岁了,比我还大呢。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爱浜,我又看到了许多的大熊猫,有双胞胎姐妹七喜和七巧,它们才两岁,还有趴在屋顶上睡觉的大熊猫,在树上玩耍的大熊猫……最后,我还观看了大熊猫电影,知道了基地的叔叔和阿姨是如何照顾刚出生的大熊猫。
大熊猫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很喜欢它们。
【看熊猫作文400字】相关文章:
2.看熊猫作文范文
3.摘草莓看熊猫作文
4.动物园看熊猫作文450字
5.国庆节看大熊猫作文
6.看可爱的大熊猫作文500字
7.小学生动物园看熊猫作文
8.暑假见闻作文:去动物园里看大熊猫
9.动物园看大熊猫作文4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ongmiao/1957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