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六、说理论依据
新课标要求初一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诗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
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贤哉,回也!”时,只要老师引导一下,学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判断句。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学依据: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八、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 积累文言词语:
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 朗读法:
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 整体感悟法:
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 讨论、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ngqitian/3515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