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事业成败的根本因素,是人的素质。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基本理念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常识和能力,使之成为人格、成为力量、成为习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学习可以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常识的形成,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是群众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达成的共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前辈为我们摸索出来的道路。违背规律和常识,只会使我们遭受不必要的挫折和损失。
在常识中“学会做人”,实际上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使每一个公民能够按照现代文明的基本准则——自由、民主、平等,来待人接物、来处理各种事务,自觉地维护社会文明与秩序。当今社会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现象屡见不鲜,种种自欺欺人的谎言之所以能得逞,既在于谋划者的无知与无良,也在于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缺乏常识和判断力。比如大跃进时期鼓吹“亩产万斤”、“人定胜天”,惘顾自然规律,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结果国民经济不进反退,蒙受重大损失,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在常识中“学会做事”,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应该举一反三,敢破敢立。大家都知道司马迁砸缸的故事,在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紧急时刻,是常识让小司马迁临危不惧,果断地砸缸救人。试想,如果他也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惊慌逃散,或者尝试跳进水缸救人,后果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常识”既是化人于无形的水缸,也是击破成规陋习的石头,而司马迁选择了后者。良好的决断力,正是养成于日常生活中的思考与创见。
在常识中“学会生活”,将促使每个人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在以人为本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充分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大千世界里充满未知和疑问,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百万个为什么》已经不能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如今,通过互联网、书店、电话等各种渠道,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寻找到各种问题的最佳答案,随时给自己“充电”。生活常识,不再像祖辈一样都靠口传心授,更多的是自己去寻找最佳答案,并与朋友们在实践与交流中共同进步。
常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根本。素质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但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早就安排他们参加各种的“强化”班和“特长”班,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把自己的功利观念和庸俗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但会挫伤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更会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常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在于日常的学习积累,也在于细节上的经营培养。学过的知识可能会忘掉,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渗透于人格中的本能和力量,受用一辈子。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guan/672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