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之拟题技巧

写作方法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过目难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之拟题技巧,欢迎阅读。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1、反常法(悬念法)

  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方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

  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什么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究竟。其他的如《美丽的谎言》、《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等,无不使读者心情荡漾。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都有这个效果。如: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2、修辞法

  用比喻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爱。

  ①比喻

  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②对偶

  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③拟人

  如: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3、引用法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A、直接引用

  引用诗词;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引用名句。

  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B、化用

  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4、公式法

  如《8-1>8》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5、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

  6、时尚法

  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例如《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怎么会上网,上什么网等,从而想看个结果。其他的如《QQ城风波》、《给韩寒让出一条道》等,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之拟题技巧】相关文章:

1.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之结尾技巧

2.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之开头技巧

3.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4.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汇总

5.关于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6.高考话题作文基本写作技巧

7.小学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8.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ezuofangfa/25375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