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喜欢这种干净透明的文体。
中国是散文的国度。中华散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汪洋雄辩,唐宋大家的灿若繁星,明清小说的空灵秀逸,无不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其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话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就是说散文的语言筒法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泌人心脾。
“金风玉露一相逄,便胜却人间无数。”与散文的相遇是偶然,但美好,就如同一头饥渴的小鹿,偶然邂逅的那一泓清泉。无言中借到的.一本《经典散文》,这种文体是如此美丽动人,文字美丽而不浮华,自由而不散漫,它让我深深沉醉于梦中久久不愿醒来。散文是一种充满自由气息的文体,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些被条条框框限制的文体就像沙滩上的贝壳,被海水洗涤之后,冲散到沙滩之上,永远只能记录着海浪的声音,而散文就像是冲散的贝壳的海水,时涨时落,他是自由的,是不羁的,它可以表达人们出自身所有的感受,可以毫无顾忌的写下去。那些暗藏在文字下的感情,如暗流般静静地涌动着,趁我们不注意时,她便带着巨大的能量喷出,给我们带来精神的冲击。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道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这是徐志摩的一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他不是我读的第一片散文,但却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作者笔下,是诗是画,是自然风光的描摹,还是客观感情的流动,我已经分辨不出来了。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处处流露着“无限的柔情”,物我融洽无间,情景合二为一,焕发出一种独特的情彩与光华。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再次许多困难的地方。”历史,不仅仅意味着既往的静态性的存在,它更意味着后人对,凄厉久弥新的记忆和重新的解读。方志敏在囹圄之中写下的散文《清贫》,以及真挚的革命情怀和高尚的志士节操,深深的影响着我。《清贫》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清贫朴素的生活,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质的赞歌和宣言书。6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仍能感受到此篇散文中赋予朴素艺术之中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巴金先生的散文《灯》创作于1922年,这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整个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作者此时位于民族为国家为他挚爱的人民遭受如此大的灾难而感到痛苦,现在感到失望,苦闷,彷徨,但是作者并没有消沉下去,因为他看到了“扫淡黑暗颜色”的灯光,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几盏灯和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些勇气,一点温暖。”这篇散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的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爱的讴歌。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是人的灵魂和他发生共振,为精神添加了新的钙质。
阅读散文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当合上书页的时候,我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eyipiansanwen/1225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