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峨眉山的向往由来已久,久闻峨眉是“普贤道场,”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那里四季晨钟暮鼓,香烟弥漫,佛音缭绕,从山麓到山顶“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出玉岳,秀甲天下,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今年十·一长假,我与父母来到了峨眉山。进入峨眉山景区大门,汽车疾驰在蜿蜓的盘山公路上。沿途,车窗外的山坡间满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丰富的树种,使人举目四望,应接不暇。满眼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像一床绿色的大棉被盖住了山坡,山埋藏在厚厚的绿叶之中。绿叶如此的浓密,叶子与叶子之间不留一点儿缝隙,连根针也插不进去。沿途古木参天,流泉飞瀑,景色清幽,风景独秀。
经过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我们抵达了登峨眉山的石阶。这石阶既高且滑,与普通石阶迥然不同。这石阶可真高啊,右边是悬崖峭壁,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而下面是万丈深渊,望不到尽头,向下俯视令人心惊胆战,似乎一失脚立即就会从崖上摔落,粉身碎骨。这石阶可真滑啊,石英阶上几乎堆满积雪,伸脚踩去仿佛在溜冰一般,人们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摔个大跟头。游人纷纷购买草鞋、防滑铁钉环拴在鞋底,以此防滑。我们一面借助于防滑工具,一面互相搀扶并拉住护栏,心有余悸地迈着缓慢而又艰难的步子向上走。尽管我们举步维艰,可我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登上了缆车站,乘缆车抵达山顶。
十分钟后我们下了缆车,登上了峨眉山金顶!我们驻足金顶观云海。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升起,犹如雪白的绒毯铺展,崇山峻岭宛若云海中的浮舟。现代诗人赵朴初诗曰:“云若覆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
我曾看见过洁白的绫纱一般的卷云,如棉花团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见过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峨眉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浩瀚无边的白云在岩下翻滚,像一张帷幕盖住了天地。站在岩上侧耳静听,仿佛有一种捉摸不透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腻的。像小河潺潺流水的细语,像大海波涛澎湃的呐喊,像春天蒙蒙细雨的安谧,像骏马驰骋草原的热烈。峨眉山的云可真妙呀,妙就在它依稀缥缈,一种朦胧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峨眉山的云可真是变幻莫测呀,云朵是一个百变的小孩子,一会儿变作一才正熊熊燃烧的烈火,一会儿又摇身一变,变成一盆向四面泼洒的水…云海时而平铺绒毯,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为“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这真是“绵绵长云飘山间,疑是银河降人间。变幻莫测难捉摸,依稀缥缈浮想连。”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千佛顶、万佛顶等景的心还在峨眉山飞荡。望着渐渐从视野里远去的峨眉山,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喊道:“我爱你,秀丽的峨眉山,希望我们再相会!”
【篇二】
今年我的妹妹和她的妈妈来到了美丽的峨眉,我作为主人,当然要带着她们去看一看“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喽,于是在7月22日这天我们一家子一起来到了峨眉山。
到了峨眉山的迎宾广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个金灿灿的大字“峨眉山”,字的旁边有一个宽约8米的`大瀑布,它是由10股小瀑布所组成,瀑布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湖泊,清澈见底。瀑布的左边是一块高约16米的大石碑,上面刻着“震旦第一山”几个大字。参观完迎宾广场,我们就开始上山了。
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亭内存放着“圣德积寺大铜”。据说该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间,重约一万两千多公斤,相传为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大钟被一个九边形的栏杆包围着,就像是一群英勇的士兵在保护着他们的主人。大铜钟上面有几个金手印(被人拍出来的)。你拿手轻轻一拍,铜钟古老的声音就在山间弥漫着,似乎整座山都能听得见。
看完“圣德积寺大铜”,我们便开始“长途跋涉”了。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伏虎寺”。寺庙中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拜佛:有的在拜弥勒佛,有的在拜释伽牟尼,有的在拜观世音菩萨,有的在拜文殊菩萨,有的在拜四大天王,还有的在拜¨¨¨然后我们进了罗汉堂,五百个罗汉神态各异,有的神情庄严,有的一筹莫展,有的笑逐颜开,有的怒发冲冠,令参观者眼花缭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无大笑佛”,他的旁边有6个小朋友,有的在掏笑佛的耳朵,有的在解笑佛的裤腰带,还有一个小朋友穿着笑佛的大鞋,结果他还没有生气,居然笑眯眯的,真是有趣极了。
参观完“伏虎寺”,我们沿着后山往上爬。这里的山路盘曲而上,路的两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你别看山路窄,它还能通向峨眉山金顶哩!我们爬呀爬,终于来到了“善觉寺”。这里的菩萨虽然不多,可个个都金光闪闪,十分雄伟,但香客却比“伏虎寺”少多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峨眉山游程到此结束。虽然我们只看了峨眉山景色的一小部份,但她美丽的景色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到峨眉山来看一看,她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的。
小学生关于游记作文600字:峨眉山
1.峨眉山游记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xuesheng/2569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