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风光秀丽、群山环绕,而且物产丰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家乡重庆小学作文,欢迎阅读!
【第1篇:我的家乡重庆小学作文】
家乡的故事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串连着你对家乡的喜爱。家乡的声音像一首欢乐的乐谱,勾起你对家乡的回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念念不忘的地方——家乡。家乡是养育自己的故土,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重庆。
火锅重庆
说到重庆的美食,想必大家立马就会想到重庆的火锅。说到火锅的由来,那可就要从一群渔民们讲起:据说当时的.重庆渔民们,他们天天都要下水拉船或打鱼,正是因为天天下水,他们的关节都受了潮,行动起来又痛又不方便,他们就拿一口锅来,在锅下点火,把辣椒,花椒和食物一起丢进锅里煮着吃,没想到呀!这一吃,哎呀!寒就没了,渔民们就这样相互传授,传呀传,传成了现在的火锅。重庆人还把火锅分成了清汤和麻辣汤,为的就是让自己在冬天把身上的寒除掉。
语言重庆
在重庆,不仅吃的有特色,连语言也很有特色。重庆的语言不像东北那样有腔调,也不像北京那样标准,而是颇像重庆人那火辣的性格。比如:什么等于“撒子”,说话等“开枪”,钱等于“子弹”,没有等于“没得”……为此,还有许多关于重庆方言的笑话:两个重庆人去北京,一个人说:“你啷个一直不开枪哪?”“你不开枪,我啷个好意思嘛!”另一个说,第一个人又说:“对老,把你的子弹分我点儿!”之后就被关进了警局。
美景重庆
重庆朝天门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点,长江是从一个斜坡流向朝天门,在中间融进了大量的像碎金子般的细流沙,再加上坡的倾斜,水流不仅急还很浑浊,颇像是一只凶恶的野马要向人们扑来。而嘉陵江的水流区与长江相比,地势平坦一些,水流就比较缓,融不了太多流沙,所以比较清澈,像一条随风飘舞的丝带,两江汇合之处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从远处看,像一个阴阳盘,十分状观。
这就是我的家乡——重庆,一个有火锅,有特别方言,有“阴阳盘江水”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重庆。
【第2篇:我的家乡重庆小学作文】
人是船,家乡就是港湾;人是鱼,家乡就是海洋;人是鸟,家乡就是鸟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我的家乡是重庆。
“锅底儿城市”
重庆地处深山老林之中,四面环山,是名副其实的“锅底儿城市”。重庆在四川盆地之底,但是个不平的锅底儿,到处都是小路崎岖,没能像成都一样平平坦坦,反而依山傍水。山,给重庆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水,给重庆带来了繁茂的经济,山水互倚互傍,正是这山山水水成就了重庆的繁华。
“把脚吊着的楼”
重庆吊脚楼依山而建,因地势较低的缘由,所有的吊脚楼都需要沿山坡依次建造。由嘉陵江、长江跨过城区所打造的两江四岸的地方,你总能看到由几根柱子撑起来的摇摇晃晃的吊脚楼,远看就像悬空的房屋,这是重庆特有的一种民居方式,如今现存的吊脚楼你仍然能在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等颇有西南风味的地方看见他们摇摇晃晃的身影
“红色的岩石”
红岩是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重庆历史文化中最具有成长性和现实性的主流。红岩原本是重庆的一个地名,叫红岩嘴,名字的来历是这里的石头是侏罗纪红色页岩。抗战期间,重庆曾是一座鲜血四溢的城市,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重庆独特的红岩精神。这里有他们抗争过的痕迹: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这里涌现了许多的革命先烈:江姐、小萝卜头、杨虎城……
革命烈士忠于理想、坚持气节的斗争事迹,张扬了红岩精神的实质——在烈火中永生。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就是这重庆!
【第3篇:我的家乡重庆小学作文】
家乡,一个熟悉的城市。
家乡,一个温馨的地方。
家乡,一段美丽的神话。
家乡,我的家乡——重庆。重庆的山美水美人最美,当然,火锅味道也很美。
来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重庆的水美,长江和嘉陵江在重庆交汇,那里游人如织,长江边,江水拍打着沙滩,就像慈祥的母亲拍打着孩子。江边有许多渔船停着,也有许多快艇,长江水像一面锃光明亮的大玻璃,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云,云变蓝了,映着鸟,鸟变蓝了。
来过重庆的人知道,重庆的火锅好,火锅上飘浮的辣椒,就像是在海洋上的船只……
红色的雾,红色的热气,红色的火焰……
那火锅底料就像红色的海洋,那鸭肠就是一条条长长的水蛇,那毛肚就是一只只小小的竹筏。
来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重庆的人最美,重庆的人非常的热情,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不仅这样,重庆的人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爱干净。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街道越来越干净,这些你没有发现吗?
啊!家乡,比任何地方都要美丽的地方。
啊!家乡,比任何地方都要幸福的地方。
啊!家乡,比任何地方都要干净的地方。
我的家乡,美丽的重庆,我爱你!
【我的家乡重庆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1.我的家乡重庆作文
3.重庆的春小学作文
4.重庆夜景小学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xuesheng/2270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