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学语文古代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文学常识是我们接受教育时,就接触到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文学常识,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文学常识】

  (1).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2)先秦文学

  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刘安:《淮南子》)

  ②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3).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4).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5)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白朴, 名作有《墙头马上》

  ②关汉卿,号 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

  ③马致远, 名作有《汉宫秋》

  ④郑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十大悲剧占其六

  【编者按】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中学语文古代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1.古代文学常识

2.古代文学常识口诀大全

3.古代文学常识口诀

4.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5.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6.语文古代文学常识高中

7.古代文学常识介绍

8.我国古代文学常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wenxuechangshi/25719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