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汽车童话作文1
在一间宽敞的车库里,停着一辆豪华的汽车和一辆普普通通的自行车。
汽车看不起自行车,常用傲慢的语气跟它说话。"你瞧我美吗?自行车?"汽车一边摸着自己的外衣,一边居高临下地问。"你当然美啊!"自行车羡慕地说,"这身金光发亮的外衣简直无人可比!"汽车一扭头,不屑一顾:"是呀,我这样高端大气的车,怎么能和你同住一屋呢?你呀,灰头土脸的,一看就知道不过是一堆废铁而已!"自行车强忍心头的怒火,争辩道:"外表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内在。我不会污染空气,也小巧轻便......"
"住嘴!"汽车火冒三丈,"你竟敢这样冒犯我?!上路跟只蜗牛似的,主人要费力骑才能骑出几米,我却不需要多大力气,没几下功夫就行驶了好几公里。再说,不污染空气的东西多了,没什么稀罕!"
一天,汽车和自行车的主人有急事外出,于是他们一家三口全体出动。临走前,小主人还把自行车擦得干干净净,放进大大的汽车后背箱里。可惜事情不妙,在半路,居然堵车了!汽车寸步难行。
自行车不解地问:"汽车兄弟,你怎么不走啦?"
"笨,没看见前面堵车吗?"
小主人丝毫不着急,她知道那件事该怎么做。于是,她跳下车,取出自行车,轻松自如地向目的地飞奔而去。
当主人一家碰面时,他们异口同声地感叹:"自行车其实也很方便!"
汽车惭愧地低下了头。
自行车与汽车童话作文2
一户家庭有两辆车------自行车和汽车。汽车跑得飞快,渐渐代替了自行车的位置。自行车也在汽车的后备箱呆了好久。就这样,自行车渐渐被主人遗忘,便有了烦恼,开始自卑了。而汽车十分开心,因为他被主人宠爱了,渐渐骄傲起来。
但是有一天,主人去公园,准备去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他驾车去的路上,突然堵车了。 他等呀等,可汽车就是一动不动。他干脆掉头,把车子停在路边。他的愉悦的心情顿时消散,只是一脸的遗憾。这时,他想起了自己后备箱里的自行车。于是他打开后备箱,取出自行车。哼着一首小曲,在路上骑自行车的他,又感到了一丝快乐,就这样,自行车得宠,不再自卑,而汽车则在默默悲伤。
后来,他们主人睡觉了,他们开始了对话,内容就关于这个。
“自行车老弟,你说我力气这么大,速度那么快,为什么会失宠呀!”
“可能是因为你的同类太多,容易造成拥挤,而且还污染空气吧!”
“那怎么办,我不想被抛弃,不想失宠!”
“那我们一起为主人出力吧!你负责远路,我负责近的。”
“好呀好呀!”
就这样,他们共同努力,带主人去观赏了好多地方,主人十分开心!
自行车与汽车童话作文3
自行车与汽车的对话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504班 茹毅丞 现在这个时代,自行车越来越少,慢慢被汽车所代替,当我们正享受着天伦之乐时,有没有想过我们周边的一切都发生着什么变化?
在一间车库里,停着一辆满身灰尘的自行车和一辆崭新的`汽车.一天,自行车问汽车:“你知道为什么现在我少,你多吗?”当然知道.汽车傲慢地说.“你的速度慢,还让主人嫌累,看你一身灰糊糊的,都不知已经有多长时间没刷车了,而我,天天主人乘我兜风,整天住五星级大酒店,风光极了.”
“那可不一定!”自行车大喊.
“怎么不一定,你已经OUT了现在这个时代淘汰的交通工具非你莫属!”汽车说.
自行车说:“我虽然速度慢,但不堵塞交通,更不污染环境,你虽然速度快,是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但你尾气冲天,污染环境数你第一!”这句话点到了汽车的弱项.“那,那,那,反正主任不开你,开我!”
自行车又说:“你虽然整天主人给你吃好的,喝好的,但你整天喝油、洗车、不知花费了主人多少钱!我不用主人一丝一点的费用,我才是真心为主人效劳呢.”
虽然“飞速”汽车,是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但太污染环境……所以让我们一起盼望两全其美的交通工具出现吧!
自行车与汽车童话作文4
一个下午,只听“嘟——嘟——”的一声,不用说,汽车肯定又被主人玩了一次,正开心着呢。
自行车见了想:看来今天是要教育一下你!于是一个晚上自行车都辗转难眠,在想如何治一治汽车骄傲自大的坏毛病。
第二天,汽车早早地起床了。看见自行车在它面前挡着,便不屑地说:“你小子来干嘛,挡本大爷的道?”自行车便立马回击:“我要和你比赛!”“比赛?!就你小不点?”自行车一忍再忍:“是的。但是要遵纪守法!”“那也没事。”汽车连看也不看他一眼。
摩托车见了,自愿做裁判,挑好地点,讲好规则,一场速度的较量便开始了。
汽车“呼”地一下冲出去,自行车却不慌不忙地悠然走去,摩托车一看,觉得汽车肯定赢了。汽车也这么想,可前面的兄弟挡了道,只能自认倒霉。
再说自行车,他在汽车的缝隙中穿来穿去,汽车别提有多生气了。汽车到后来奋起追逐,可红灯也搞得他七窍生烟。这下,汽车已经开始在发慌了。
自行车获得了胜利,汽车也得到了教训。主人听了摩托车的讲述,也不禁笑了起来。
【自行车与汽车童话作文】相关文章:
1.自行车与汽车作文
4.汽车童话作文
5.马和汽车童话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tonghua/1607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