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含反思】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xideren/3433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