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的同安等地盛产花生。花生是一种草本植物,它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于是厦门就有这么一句方言“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甲(得)要死”是的,正如方言所说的那样,花生确实十分好吃。
花生的构造并不复杂。剥开暗黄色的有些粗糙的花生壳,就可以看到充实饱满的花生仁。把花生仁放入嘴里含着,并无味道,再嚼几下,顿时觉得香脆酥爽,回味无穷……
厦门人喜爱花生,由方言便可看出。因为喜欢,就制作出了许多中外有名的甜点,如花生汤,鱼皮花生,花生糕(又名贡糖)等,连肉粽等也不忘掺几个花生……
厦门人如此喜爱花生,究竟是为什么呢?易中天等几位读城专家没有得出结论,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厦门人本身就像花生。
首先,厦门人“沉默”。
与北京人的“贫嘴”相比,厦门人总的来说不善言辞。几位厦门人聚餐,常常会出现“席间无话之感”,若是换成北京人,则会有听不完的“京段子”。厦门人不爱说,他们喜欢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这与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这一特点十分相象。
其次,厦门人平凡。
厦门人不像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那些具有鲜明的特征,能让人一眼识穿,甚至有些时候,一个外地人与一个厦门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会忍然冒出一句,你是那里的?令人好不尴尬。花生的口味不也与其它果仁一样,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吗?
再次,与厦门人打交通,有如吃花生:初含,无味;细嚼,香脆……
如果你到厦门的某个菜市场去随意走走,每走几步就会听到一声“沁菜”。他们为人大大咧咧。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那么的细致认真。这一点在对人待客上尤为突出。记得那一年去上海,爸爸自己开车,由于没有买地图等工具,我们一行几人在黄埔大桥转了好久,仍是没有转到浦东新区。爸爸下车打听了一会儿,“阴”着张脸回来了,他说:“咱们不去浦东了。”
“为什么?”爸爸沉着脸不语。后来才知道,那人先是嫌爸爸说的不是上海话,听不懂,好不容易听懂,好不容易听懂后,冷冷地甩出三个字“不知道”,就走开了;边走还边说什么“乡下佬”“外地小鬼”之类的话。我也记得那次去福州,也是迷路。虽然那人没有瞧不起我,但那份热情实在令我难以承受。那高八度的音调,响彻云霄的声音,引得过往的行人无不对我行注目礼。唉。太热情也令人受不了啊。相比之下,厦门人是那么平易近人。她总是那么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设想,总是耐心的告诉你怎么走,倘若是有时,她还会亲自带你前往,令人感到家的温馨,很自然而然的会把她(他)当作是邻家的大姐姐或大哥哥……
厦门人与花生的相似之处实在是太多了.不由得令人产生了“是因为喜欢花生才像花生”还是“因为像花生才喜欢花生”的想法。
对了,其实二者的最大相似之处是:吃一个花生,就有如与厦门人交朋友一般,令人愉悦,舒爽,回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omingwen/1346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