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声响亮的啼哭划过世界的一角,一个鲜亮的、纯洁的、充满希望的生命诞生了。睁开亮晶晶的眼睛,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正是他们那欣喜、激动的双眸,即使他们知道,这个生命意味着他们一辈子的操劳,但是,他们心甘情愿。
就像这颗苹果树一样。一个小男孩,小时候天天和树玩,但随着男孩渐渐长大,他不再和树玩了,树很难过。一天,他回来了,他需要钱,就把树的苹果摘个精光去卖。过了很长时间,他又回来了,他需要盖房子,就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去盖。又过了很长时间,他再次回来,他想去划船,就锯下树干去造船。多年之后,他老了,回来见树,坐在树那仅剩的的树根上歇脚,树高兴得热泪盈眶。对于男孩的每一次索取,树心甘情愿,甚至心满意足。男孩从孩子变成老人,树也因他的索取从枝繁叶茂变得只剩下那枯老的根……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这般对待自己的父母的?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公益广告:一位母亲一步步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从幼年到上学,从渐渐成熟到参加工作,但慢慢地,孩子越走越远了,回头望去,母亲呢?回到参加工作,回到渐渐成熟,回到上学,回到幼年,回到那最开始的地方,已是白发苍苍的母亲,一动不动地站着,浑浊的眼睛望向远方,痴痴地等待着孩子回来……看过这则广告,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我们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放学回家时,马上就会有香喷喷的饭菜;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可以随便发脾气,还会有他们的安慰;当我们正处那爱攀比的时期时,可以随意挥霍他们的血汗钱;当我们变得叛逆时,可以对他们冷漠,任凭他们担心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回顾我们的成长,这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对他们太不公平。他们总是默默地付出着,宽容我们的一切。想想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向他们索取了多少?而我们又真正体谅过、理解过他们几次?
我见过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是我家曾经的邻居,没有考上高中,在外面打工几年后,因为一次与顾客的吵架被开除,从此心灰意懒,窝在家里整天睡在沙发上不是看电视就是玩儿手机,还经常数落他的母亲。他的衣食住行全部靠母亲那点微薄的退休金来支持,就连那个名牌的手机也是用退休金买的,为此,母亲50多岁了还不得不到菜市场去卖菜,还经常低着头向邻居家借钱——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来我家借钱的场景: 脸憋得通红,不断地搓着手,露出一丝苍白的笑。“那个……最近宽裕不啊?我家没钱了,有……有没有钱借点儿啊……要是没有就算了算了,就不用了……”当把钱借给她后,她不断地鞠着躬,“真谢谢你们了……”即使当时的我只有6岁,看着也十分心疼。后来他的母亲左借右借,凑够钱给他上了一所技校。但他不用心学习,反而在外面结交了许多不三不四的人,更是整天不务正业,刚回来拿上些钱,坐都不坐就走了。需要的时候才回家,不需要的时候早已把这个家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位可怜的母亲,每天站在家门前,含泪望着远方,呆呆的,好像在回想儿子小时候的样子。那个儿子啊,即使是回家拿一点钱,换一下衣服,母亲也会喜出望外,还问这个问那个。可儿子呢?不耐烦地“哦”两句,就像这夏天的风一般的,走了,头都不回一下。
后来我家搬走了,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位母亲怎么样了。我常常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手托下巴愣愣地望着远方,想着那位母亲。到现在,她已经快70岁了。然后,再看看正忙碌的父母,不禁泪如雨下。
我之所以要重点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真的太常见了。父母为儿女操劳了一生,苦了一声累了一生,所有的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结果呢?孩子只有需要自己的时候才会回家,但这都让他们雀跃万分!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寂寞,又有谁能体会啊!是的,家确实是我们的避风港,但我们不能只把它当做一个避风港,它,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理所当然,没事儿就要回去的家。
再回到树的故事上,我们就像那个男孩,当我们年少时,我们喜欢跟父母玩,整天缠着他们,那是最美好的日子;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了他们,走得越来越远;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会回到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是啊,父母是那颗树,用尽一生在那个永恒的地方静静等待着我们,守护着我们,让我们随时随地地依靠。可我们往往会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那棵树,只是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想起。常常回到那儿看看他们吧,永远,永远,都别忘记那棵树。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mu/773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