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的记忆为话题的作文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些天,邻居掂着茶壶来我家接水。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吃水的一些往事。细细想来,我吃过村里打的深井的水,也吃过别人打的十几米深的压井或拉井的水以及二三十米深的可以下水泵抽出来的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的存在。说起我们许昌,大多数人都知道是个缺水的城市。如今还清晰的记得小的时候上街时,看见安怀街那一带的居民掂着大大小小的盛水的器皿、排着长长的队伍接水的场景。
而在我们村,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陶制的水缸。吃的水大多是从生产队的那眼二百多米深的井里的水。那时生产队里有专人负责开水泵,每天把水抽到井房后的一个大池子里。(那时,我们一个生产队只有一个用大油桶改制的水箱。水箱和一个用钢管焊制的架子连在一起。那水箱除了社员用来拉水种菜或是点种庄稼外,更多的时候是供各家拉生活用水。谁家用水箱拉水,先问好水箱在谁家。然后,就推着或扛着力车下盘,抽起架子把水箱放在离车下盘的车轴里。拉着水箱到那井旁的水池旁接水。)
不论是谁,在什么时候拉着生产队里的由大油桶改制的水箱去拉水,或是肩扛着扁担、挑着两只或是塑料水桶、或是白铁皮制作的水桶、偶尔也会见到木制的的水桶去挑水,都会解开止水的皮管放到拉着的水箱或挑着的水桶里,水箱或水桶接满后再把那皮管扎好。拉着满箱的水或是挑着两桶水就各回各家了。满水箱的水拉到家后,家里人会找来水桶,拿起水盆,放在接水的水管下面。因为拉回一车水,要跑几百米的路。因而都知道水来之不易。之后,一人压着车把,因为水箱如果不放平,满箱的水会顺着承口边缘流洒在地。一人抓着水箱下面的皮管往水桶里放水。水桶满了之后,一个人抓好皮管不让水浪费掉。一个人掂着满桶或大半桶水倒进水缸。很多时候,因为拉回一箱水,在路上因为路不平,拉到家后满箱的水会剩大半箱。因为全队只一个水箱,没法用水箱拉水时,只好停用扁担挑着水桶一挑、一挑往家挑水。我们家的大水缸能成十三桶水,因而用水箱拉一趟就够了。若用扁担挑,得挑六七趟。挑一次水肩膀压得受不了。因而一说挑水我就害怕了。因为知道挑水或拉水很不容易,用水时也很知道仔细。就这样,不知多少年里,家家户户每天的生活用水多使用这些方式(或拉或挑)解决的。
1983年底,土地承包制政策在我们村实施后,生产队也解散了。队里的东西也都作了价。通过抓阄落到了各家各户。那水箱作价十八元,父母和邻居叔叔抓阄后,付了钱。就这样,那水箱跟随我们多年。虽然,后来有人想用那水箱拉尿,但母亲说啥也不肯。因为拉水了,那水箱还能多用几年。如果拉尿,早早就坏了。前些年,父母才把那水箱当作废品卖掉。
也记得小时候,家中也曾打过一口压井,只是没用多长时间就不出水了。维修时,父亲让我头朝下用手提水管,尽管有父亲和邻居的哥哥拽着我的双脚,但是我很害怕。我没能完成那个任务。后来,一个看风水的说那口井的位置不好,就被父亲给封上了。那时或远或近的邻居家也打有压井,我呢,或是挑着或是挑着水桶,走几十米或是一百多米路,到家门时先喊几声:婶婶、叔叔或爷爷、奶奶,我来挑桶水。他们开门后我进院子。有时他们正押着井,不用去找引水;有时就需要先去他们的灶房,拿着用葫芦破开的水瓢,或是用白铁皮做的舀子从缸里舀些水,倒进桶里。然后抽起压杆儿,倒了水后连压几下,出水了还行,不出水就再去舀些水。有时,他们的井旁边都放有水桶,桶里也剩的有水,是专门为下次压水备用的。有时他们也会交代一下:你走时先往那只桶里接些水。
1985年后,随着我村造纸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来的那眼深井,被村办纸厂使用。我们两个生产队合用一眼另打的水井。并且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管。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对合用一眼井,逐渐的因为村里的造纸厂用水量很大,并且造纸厂的工业废水也让村里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过分开采,那眼井供一个队吃水也是很困难。即便如此,没多久我家的自来水管就接不到水了。因为机器开的时间有限,只有中午一个多小时,都接水时,我家接不到水,都不接水了也到了关机器的时间。因而想吃水,就只有去邻居家或是对门的婶婶家一桶桶地掂,或是去路边的加油站用水箱往家拉水。记得1986年高考前一天,我还拉着水箱走了二里多路到村办造纸厂拉水。
1999年开始,随着市政府的碧水蓝天工程的实施,我村的造纸厂陆续被关闭,村旁的河流在多年的整治中,如今家乡的河流再不是昔日的臭水河了,不仅河水变清了,河面上还经常能够看见野鸭、水鸟等在游荡,在飘飞。河岸一年四季都是绿叶长青。居民的饮用水也得到彻底地改善。如今的家乡再也看不到排着长队接水的场景了。虽然不缺水,但节约用水的标语和横幅却随处可见,时时提醒着人们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只是,那时的水还有如今得水的水质都不是很好。那时的水缸里很容易见到一圈一圈的水锈,如今烧开的水仍会看到厚厚的白色茶锈。
就这样,二十多年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生活用水。特别是除夕那天,母亲又会交代我们把缸里接满水。那水缸陪伴了我们多少年后,直到2007年自己在大门外打了一眼二十多米深的机井。一个新的不锈钢水箱代替了那口用了多年的水缸。如今那水缸也挪到了院子里,当做了一个大花盆,水缸也成了一种记忆。打的自备井也只是用来洗个衣服或是供父母洗菜。吃水还得从里居家一桶桶掂。而这眼井,只用了八个月后,生产组组长筹措资金打了一眼一百七十多米深的水井,对组里的水管进行了彻底改造,各家各户都用上了新型的自来水管。家家户户每天二十四小时都通自来水,群众再也不为吃水难而犯愁了,只是水质渐渐变坏。
生活中人们有常用吃过某地方的水表示自己曾到过的地方,仔细想想我自己,从小到大却没有吃过多少个地方的水。除了1997年随好友去了两次武汉,也算是吹过长江水之外,更多的时候吃的是黄河水。虽然离黄河还有二百多里地,虽然也去过本省的一些地方,但也是黄河岸边的人。因而也可以说还是黄河水养大了我。说起黄河母亲,又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好友对着河南省地图问我的一句话:你说说看,咱们河南省的地图像啥?我瞅瞅也没看出什么特别地方,随后他说:由左向右看,你不觉得像个女人的乳房吗?这一提醒,仔细一瞅,还真的如此。(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台湾省的地图像一块甘薯)我明白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明白了为什么群雄逐鹿中原。就是因为我们中原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中原腹地就是能养育人。因而,我更爱脚下的这片热土,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更爱哺育我多年的母亲河,更为自己是河南人而骄傲。
1952年10月30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的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经过我们这里的南水北调路线属中线,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计划到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我热切盼望着南水北调工程早日完工,我们也能吃上甘甜的丹江口水库里的水。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惊人!这话也在时时提醒每一个人要懂得感恩!更要知道报恩!
【以水的记忆为话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i/3302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