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广泛阅读优秀书籍,才能不断有“活水”涌来。但在短暂的高中时间里,面对“学生是否应广泛阅读”这个问题,许多老师开始众说纷纭。
的确,当一个学生步入高中生活,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学业负担加重,导致学生自由时间较少。因此有许多老师反对大量阅读,但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广泛读书利大于弊,赞同大量阅读的观点。虽然这个问题不可简单地衡量,不好用对与错来判断,但我认为,在学习的道路上舍弃广泛阅读,这是不明智的。
广泛阅读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一个学生本身没有知识的积累,那他怎能在考试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呢?我们只有像作家高尔基那样,有“我扑在书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精神,广泛地阅读优秀书籍,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真正的考场中做到胸有成竹,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广泛阅读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早在三国时期,许多人就有了广泛阅读的习惯。曾记否,许多文人墨客拜访大都督周公瑾,参观他的书房时,大家都为他的博览群书的精神而赞叹。周瑜的书房中没有任意一卷书,他每熟读一卷书,便烧一卷书,而他已经读完书房之中的所有的书,故其书房中不见一卷书。因为周瑜广泛阅读,所以他精通各种兵法,学富五车,才智过人。如此阅读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么?这足以证明广泛阅读对个人发展有较大的益处。
广泛阅读有利于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战过后,众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像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这类集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优秀人才,中国怎能发展如此之快;如果他们不广泛阅读优秀书籍,又怎会有超凡的学识,怎能去搞科学研究呢?由此可见,国家的发张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广泛阅读。
同为高中生的我们,虽学业繁重,但万万不可只学习课本知识而舍弃广泛阅读优秀书籍,此乃“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发展自我,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认为,弃书而行,其未明智;博览群书,方为青少年之正道!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566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