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只是一个动作,而“看见”则更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思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喜悦、疑惑、彷徨、释然,这是成长的历炼。缓缓跟随柴静重走“看见”生命的心路历程,我们也会成长许多。
从出现在非典第一线,到对矿难的真相调查,到如今记录现实题材的栏目主持人,柴静走过了10年的成长路程。《看见》栏目制片人李伦说:“央视10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柴静成长了,成熟了,这源于她更深彻地“看见”了生命的本真。她说:“其实我并不高尚,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并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有时想想,这里面是空的,是不可依靠的,我从里面体会不到任何幸福。大部分时候,我更看重生命本身,它才是真的,它饱满像果实。”同样,走过这番历程,我也获得了成长,看见了生命的更多。
成长,因为看见了生命的平凡。在《看见》这本书中,柴静记录了她在非典第一线的采访经历。“非典”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通过柴静的眼睛,一幅灾难式的浮世绘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2003年,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年份,我也只是很恍惚地记得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白色口罩;因为当时年纪太小,我对这件事的严重性并未有什么深入的认识。柴静在文中记叙了报道非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尤其触动我的是在大灾难面前,人们内心中无法逃避的种种恐惧、惊慌以及更令人敬佩的一份坚守。灾难总是在不经意中降临,我们或许无法预料、无法抵抗,但我们却可以坚守心灵中的一块阵地,让生者无畏,让逝者安详。生命很平凡,也很脆弱,唯有心灵的超越才可使人精神永存。如今,重看灾难,少了一份恐慌,多了一份思考。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离乱与迷茫。
成长还因为看见了生命的独特。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在我看来,用星座划分人群实在是荒诞不稽;星座之所以为人们所接受,只是因为它揭露了人们灵魂中的一些共性;但当我们小心地走入人们灵魂的深处,我们才会明白:毫无理由地将人体的人模式化,概念化,是对生命的误解与不敬。不知有多少令我们苦恼的人际问题,是由于我们给他人粗鲁、不加思考地下了定义。不知有多少无理的偏见与歧视,是由于我们把各自向不同方向生长的生命捆扎为一束。每个生命都是鲜活跳动的,只有怀着耐心、细心、精心去感受、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地“看见”他们的个性,从而理性地分析、冷静地思考。
成长,更因为看见了生命的伟大。生命的伟大是对真实的追求与思考。无须矫情,无须做作,只要揭示真相,展现真心,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真实拥有最原始的力量,可以震撼直至人的内心深处。或许是如今社会上虚假的东西太多,人心又是如此难测,每个人都在社会名利场中包装着自己、粉饰自我、将真实的心灵包裹得越来越紧;但越是如此,人们离真实的感动也就越远。身心俱疲,我们呼唤真实,呼唤展现真实的内心,用真实感动他人,也就感动了自我。
“看见”生命,不仅需要眼,还需要心。我一直都认为,一件东西只有入了心才能真正入眼;否则,就不会有视而不见这样的说法。用心去感受事物的温度,也就是用心去思考真实、思考本质。生活太过忙碌,致使我们失去了思考的耐性,仅仅满足于“看”,而非“看见”。我们常常只关注于事物的表面,对生命也是如此,但生命的本色是质朴的,唯有通过思考,生活的精彩才能在我们面前完全展现出来,唯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看见”生命,收获超越与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engming/997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