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锦集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 篇1
给大家考个脑筋急转弯——什么人一年只上一天班?呵呵,猜到了吧!就是大家喜爱的圣诞老人。下午在中闽百汇商场里,我也扮演了回圣诞老人。
小朋友们耐心的等哥哥姐姐们布置好会场,活动就正式开始啦。首先是位可爱的大姐姐给我们出了许多脑筋急转弯。哈哈,好多我都会,得到好几个糖果哦。热身完,大姐姐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圣诞老人套装。大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很快就成功变形喽,看这一群圣诞老人,还真是有模有样哦。接着一群小圣诞老人在大圣诞老人的带领下出发去寻礼物啦。
圣诞老人实在太多了,到了每一处有糖果的柜台大家都一拥而上,没办法,很多都是小弟弟小妹妹,我只好站在一边等大家拿光糖果再向下一个店铺出发。结果我一个糖果也没拿到,看我有点失望,妈妈说没事,喜欢我们就去买,我们做个真正的圣诞老人,不是把礼物带回家,而是把礼物分给大家。提前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哦!
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 篇2
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老师收到了许多苹果,那都是同学们给的,我上学急,就忘带了,我非常后悔自己没有送苹果给老师。
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老师把同学送的苹果分给我们吃,给我们提前过个平安夜。
老师把苹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给同学们尝一尝,还带来了一包饼干,一个人两三片,最后一点点了,同学们就抢了起来,整个班级像一窝蜂似的热闹快乐。
我就在旁边看着,然后老师把剩下的苹果也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把自己在圣诞节里有什么愿望,和祝福说一下,就可以拿苹果去吃,谁拿的越多谁就平平安安。
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嘴里都吃着苹果,也边唱着小苹果这首歌,老师在旁边拍着照片。
我们在这一天非常的高兴,我们脸上都露出快乐、开心的笑容。
虽然这个圣诞节,欢庆的方式很简单,但是在里面有可以吃到、看到、听到,我觉得这非常不错。
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 篇3
因为圣诞老人出门晚了点,碰见了元旦娃娃。
圣诞老人出门碰见了一个小孩,以为是个淘气的小孩,不好好在家呆着还满街乱跑的小孩,便对他说:”快回家你的袜子要满了."这个小孩听后对圣诞老人说:“老爷爷,天气已经变冷了,您老还在外面散步吗?”“我和其他的老人不一样,我是圣诞老人。”“现在已是元旦节了,圣诞节应该在过啦!”“哦,这个圣诞节我来晚了,还没送你们礼物。我打算补上,好吗?""可是现在是我元旦值班啊.""“你就是元旦娃娃吗?可是我还们送给小朋友礼物呢.你能帮我完成这个任务吗?”“当然可以,可我怎么帮你呢?”“我们分工吧,上午我值班,下午你值班,好吗?”“好,就这样定了。”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的日历出现这个插曲“上午圣诞,下午元旦”。现在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了吗?
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 篇4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窗口做作业。忽然,我想起今天是圣诞节。
我就问妈妈:“妈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吗?”
“今天是圣诞节呀!”妈妈回答道。
“妈妈,你猜圣诞老人会送我什么礼物呢?”我说道。
妈妈说:“晚上只要睡好觉,等一觉醒来,就知道了。”
到了晚上,我在床的后面放了一只袜子,就上床睡觉了。躺在床上,我猜想着圣诞老人会给我送上什么样的礼物。想着想着,我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床的后面看看那只袜子有什么变化,居然发现袜子里鼓鼓的,打开一看,是一个小面包。于是,我就问妈妈:“这个面包是不是你偷偷放的?”
“你说呢?可能是圣诞老人放的吧!”妈妈笑着说。我也笑了起来,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面包。
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 篇5
钟声响起,硝烟升起,在美国,圣诞节的脚步已轻轻逼近,圣诞老人穿上了红大袍,带上了红帽子,背上了一个装满了礼物的袋子,就准备出发了。
深夜十二点的到来,会使小朋友们十分开心,因为这时圣诞老人会发送礼物,只听圣诞老人一吹哨子,会飞的训鹿已套着车来到了圣诞老人身边,圣诞老人一坐上车,训鹿就载着圣诞老人出发了。
圣诞老人先来到了一户穷人家里,只见一个小女孩的床头挂着一只小而破旧的袜子,圣诞老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小女孩很朴素,一点也不贪心,就送了小女孩一份精制又珍贵的礼物,悄悄的放入了小女孩的床头上的袜子里。
接着圣诞老人先来到了一户家里经济条件高,家庭背景好的一个家庭里,圣诞老人小心翼翼的从这户人家的屋顶向下爬,一下子就被那大大的袜子惊呆了,圣诞老人就知道这个小男孩很奢侈,便送给他一个小而普通的礼物,就走了。
圣诞老人辛苦了一个晚上,“旅途”结束了,这也让我懂得:富贵贫贱不能分。
【【精品】三年级圣诞作文300字锦集5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engdanjie/3912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