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少华山作文
少华山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游览少华山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游览少华山作文(一)
早上一起床,爸爸就说:“我们出去旅游吧。”我说行,妈妈说:“去少华山吧。”于是我们快快吃了些东西后就出发了。
在车上妈妈告诉我从渭南到华县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可是到华县我们用了40分钟,妈妈说这还没到少华山。我们继续坐车过了不长时间就到了少华山。这里旅游的人特别多,有卖小吃的,也有卖纪念品的。卖票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向前簇动着。妈妈终于买来了四张票,两张门票两张车票。原来那两张车票将我们要送到旅游景点的。于是我们进了大门就上了一辆车。车上面刚好有三个座位,我们都坐车上山了。车子一到目的地后,我们急步可待的下了车,我们一边欣赏眼前的自然风景,一边上山。忽然爸爸说他走不动了,就坐下来等我们。我和妈妈继续爬山。越到山上面,越是险峻。我们终于登上山顶,在山顶往下看,大树变成了小草,走动的人们像彩色的蚂蚁一样在蠕动。
我和妈妈下山下来的路上,看到爸爸还在那里坐着等我们。我们就一起下山,很快到了山脚下,妈妈说:“你能用一首诗描绘一下少华山吗?”我想了一下,就背了一首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妈妈说这首诗很好。要是将明月改成阳光就更恰当了。
我们坐车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感觉到很累,可是心里充满了胜利的感觉,兴奋极了。
游览少华山作文(二)
今天是十月一日,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61岁生日!在这个特别喜庆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国家森林公园——少华山!
早晨,我们一家人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坐上车,大约30 多分钟,就到了少华山。一下车,秋风吹来,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非常惬意!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九龙潭,它在燕子石道下百米深谷中,湍急的河水沿陡峭光滑的连山石壁飞流翻卷,形成九个大小不一的湖潭。潭水清澈澄莹,形姿美妙。下游湖面微波荡漾,柔柳低垂,四周翠峰高耸,林木蔽天,空气清爽,环境怡人,蕴含“九寨沟”的风韵。 你见过石门吗?它高50 米,宽20米,两边是直立的峭壁,底部一边是进出峡谷的山道,一边是奔泻喧嚣的激流。它的门楣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石门内外,翠涌千峰,涛声不绝于耳。大自然的魁斧神工,凿造了“横岭中断河道开,碧水涌门滚滚来”的石门奇观。 我们一起走到了九龙关才下山的。九龙关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关城高约3米,宽约3.5 米,方石筑砌,中间一门洞,仅有三尺之宽,该关上有云雾缭绕的燕子崖,下有深不可探的九龙潭,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要隘。 瞧!有的孩子在九龙潭的水边打水,他们的家长则在旁边不时地给他们照相;看!有的老人在凉亭下品着茶,嗑着瓜子,谈天论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游览少华山作文(三)
去年“五一”假期,我 们全家去游览了少华山。至今回忆起来,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
早上,我们就乘车来到了少华山脚下,接着便沿着宽阔的景观大道一路南行,路旁每隔一段便有一些怪石出现。不一会儿,我们步行到了售票大厅,因人不是特别多,我们很快买了票,接着大步步入景区。
走进景区,便有一条小溪跟在路旁,溪水清澈见底,轻轻柔柔的,就似那九天嫦娥的挽纱,又好似一曲清新的乐曲。我看到许多小孩子在河边嬉戏着,水映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显得格外秀丽了。
走了不久,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红崖绝壁。抬头仰望,几近垂直的`崖壁通体赤红,红色的石头或许很多见,但是似这般巨大的红色巨石便着实令人震撼。整个崖的一面都是红的。
不仅如此,这儿还有个故事 呢,据传说,红崖绝壁下有藏宝洞,为九纹龙史进当年在少华山聚义时所凿造,内有金银财宝无数。后有人到崖下探洞寻宝,但都神秘失踪。领略了红崖的壮丽,我们接着前进。
沿着道路走了许久,沿途的溪水随着我们一并前行,越发幽绿。止步,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景点:寇公祠。这是为了纪念和祭祀寇准而建的一处人文景观。该祠座西面东,三间一开,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祠内正中有寇准塑像,四周墙壁上是反映寇准生平伟绩的壁画。祠前平台上建有天宫亭,该亭八角重檐,造型呈宋代风格。
顺着溪水移步,泠泠淙淙的溪声在耳畔回荡,显得那样清脆热银铃般。不一会儿,我们便又到了一个景点,此处景点名为猴王峰。因形如一只巨猴而得名猴王峰。猴王峰东侧峰峦迭起,峰头也似形态各异的猴子 。站在八里桥向南观赏猴王峰,可看到一只巨猴正襟危坐,仿佛口中念念有词,周围数只小猴子或抓耳挠腮,或低头思索,一副猴王诵经,群猴听道的画卷,自然还成。
就在此时,母亲 接了个电话,显得十分慌张赶紧要回家。
无奈,只得提前返回,下山途中,越来越多的人群正向山上进发,回头 望去,密集的人群似条线隐于山色之中。
【游览少华山作文】相关文章:
2.游览翠华山作文
7.华山游作文
8.登华山作文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shan/2790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