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关于七夕的诗句和典故都数不胜数,不得不说,七夕是一个给人带来浪漫和希望的节日。宋朝秦观在《鹊桥仙》当中这样说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唐朝李贺在《七夕》当中说:“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而唐朝诗人孟浩然这样说:“谁忍窥河汗,迢迢问斗牛”,七夕节是情侣之间的天堂,也是爱情的象征。
七七夕来源于当时的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崇拜,后来才被人们赋予了牛郎织女和妇女乞巧的传说,我们所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东汉时期出现了这样的描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便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来源,话说织女原本是天上的仙女,坠入凡间与一放牛的牛郎相恋,结为夫妇生下了两个孩子,可王母娘娘大怒之下,召织女回天,并且降下惩罚:一年只与牛郎相见一次。真到了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用箩筐挑着两个孩子,上了喜鹊搭起的桥,便与织女相见。
而关于七夕乞巧的风俗则开始于春秋中期,相传在农历七月七夜或者前一天晚上在庭院向织女星祈求智慧灵巧,所以称为“乞巧”,七夕这天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展示女红等等。宋代有文人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填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由此观之,宋代的七夕节是十分热闹的,甚至于发展到水泄不通、车马不行的地步,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就开始衰败和演变了,光绪年间记载:绅士家间设香案,瓜果庆双星,穿针“乞巧”鲜有者。这里的“双星”自然是指牛郎星、织女星这就是后来七夕节的来源。
而到现在,七夕节已经跟随了时代的潮流,变得如同西方国家的“圣瓦伦节”一样,也就是所谓的情人节。倒不是说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也不是讽刺社会演变的进程,而是深切的对七夕节的现代化感到惊讶。记得小时候,我与爷爷奶奶在老家所过的七夕无非就是这样:一壶老酒,一盏小桌,桌上摆着几碟小菜,偶尔爷爷外出赶集会带给我一些零食,上山也会带一点点山果给我,摆上古色古香的小桌,于是便这样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xijie/736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