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

启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孟母三迁指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范文(一)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范文(二)

  孟子小的时候,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家年纪相仿佛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还跟《怀念母亲》,常常来拜祭母亲的季羡林打招呼呢!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孟子不务正业,就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在继续住在这里了,不然,一定会荒废学业的!”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墓地。孟母在途中遇见了正在山中访友的李汉荣,刚想要寒暄几句,《山雨》就匆匆地来了。叮咚——叮咚——孟母和孟子成了山雨《唯一的听众》,并且用《心灵去倾听》。

  雨停了,孟母看见了郭枫在草丛中观看《草丛的村落》。孟母对孟子好好地教育了一番。孟母带着孟子,搬到了集市的旁边去住。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穷人》的两个孤儿说:“《别饿坏了那匹马》!”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们做生意的样子,吆喝起来,表演得像极了!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又不务正业,又皱起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母子俩啊,又搬家了。他们跟随着曹敬庄去品味《索溪峪的“野”》。然后坐着火车去八达岭,看见了《詹天佑》的铜像,孟子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孟母带着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知识就像一双《彩色的翅膀》牵引着孟子扑向了无边无际的知识天堂。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他才是适合我《中华少年》去住的地方呀!”

  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范文(三)

  儒家学派位列第二的宗师,亚圣孟子孟轲,其母为了他能学好,向上,在他儿时曾数次搬家,择邻而居。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西汉著名《诗经》学者韩婴的《韩诗外传》和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列女传》等文献中。后来,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妹妹班昭写过《孟母颂》,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左棻写过《孟母赞》,南宋时期出现的童蒙课本《三字经》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等句子。总而言之,在我国,孟母三迁的故事,历代传播不辍,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故事一样,但各种文献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其中有一种《列女传·母仪》的版本如下:“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大致意思是,孟子家原本邻近陵墓。少年孟子便在墓园里玩耍,学人家哭丧的样子。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利于儿子的成长,于是将家搬到一处市场的旁边。不料,孟子又学起了商贾那一套自卖自夸的本事。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也不利于儿子的'成长,于是再一次搬家,搬到了一所学堂的旁边。这一回,孟子的游玩项目就变成了模仿儒生扮演祭祀、社交礼仪。这一下,孟母满意了,认为这个地方有利于儿子的成长,于是定居下来。后来,孟子进了学堂,接受了儒家“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终于成为名声赫赫的一代大儒。

  人们不断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选择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说,孟子之所以日后成为大儒,那是因为他有一个英明的母亲,在他少年时代将家搬迁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即,在孟子的成长过程中,“近朱者赤”的规律起了作用。

  但实际上,同样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有如下不一样的解读:孟子之所以日后成为大儒,并非因为他母亲知性,喜欢儒家礼仪,使儿时的孟子能居住在一所学校的旁边,而是因为他母亲好动,喜欢搬家,使儿时的孟子能在陵墓、市场、学校等不同地方居住过。根据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开明通达的话语,到处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其著作文字如汪洋大海,滔滔雄辩,精彩纷呈,教育起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来,如同教训童蒙弟子……等等情况,可以肯定,孟子不是一个书呆子。我认为,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跟他儿时曾经在靠近陵墓、市场的贫民区居住过有直接关系;孟子言行的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跟他曾经模仿丧家哭丧、模仿商贾叫卖——相当于系统学习过表演课程——有密切关系。

  孟母三迁,“迁”字固然重要,“三”字也不可忽视。倘若孟子的家一直是位于一所学校旁边的,他的人生道路很可能跟大多数生活环境良好、“品学兼优”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终无大成。数次搬迁,使孟子有机会接触了解社会各阶层,有机会学习民间多种技艺,这才是孟子成才的奥秘所在。孟子如此,孔子更是如此。孔子出身贫贱,所以“多能鄙事”(哭丧,吹拉弹唱之类技艺),喜欢到处走动,青年时期到周都(今天洛阳)向老子求教,中年时期到齐国求职,老年时期花十余年周游列国。没有贫贱的出身,没有四处漂泊的阅历,很难想象,孔子会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从小居住在一个安全斯文的地方,一直受着良好的文化教育,从未见识过市井百姓的生活,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孔子孟子这样能够影响历史的人物的。充其量,能成为鲁哀公、梁惠王、汉献帝、刘禅、李后主之类的悲剧人物。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时,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话,屡见后人引用。例如,曹操用以指汉献帝,王国维用以指李煜,毛泽东用以指高干子女。

  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范文(四)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今天又重新听过很是发人深省。孟母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熏陶,从办白事的邻居搬走,又从杀猪的邻居迁出,最后搬到了学堂旁,让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孩子成长。这个故事虽然不是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把家都搬到学堂旁,但是确实给我们一个启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我家门前有个收废品集中点,他们的孩子就在一堆一堆的废品中成长着,我在想这个孩子学到的是什么呢?我家门前有个买旧自行车的点,他们的孩子看到的、听到的又是什么?卖菜的、买黄盘的等等这些农民工的孩子,他们应该有什么样教育和生活环境? 谁来管理这样的生活环境?

  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孩子的教育和环境,也十分另人担忧。现在的父母还有“三迁”的能力吗?这可能会被大家认为是杞人忧天。难道真的是杞人忧天吗?茫然。

孟母三迁给我的启示范文

1.孟母三迁的启示优秀作文

2.孟母三迁的启示作文

3.“孟母三迁”的启示300字

4.名人给我的启示作文范文

5.蚂蚁给我的启示作文范文

6.书给我的启示作文范文

7.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范文

8.启示作文蚂蚁给我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shi/25454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