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三国高中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
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是好奇在父亲口中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令沉默寡言的父亲也蹦出几个夸赞的词语。
我那时才三年级,看的是注音版《三国演义》,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疯狂地爱上《三国演义》。我敬佩桃园三结义的深情厚谊,我感慨煮酒论英雄的豪情壮志,我叹息乱世红颜的香消玉殒,我惊异火烧石壁的运筹帷幄,我甚至希望自己身处乱世,看一看江山如画,英雄当歌,美人对月。
于是,就像染上了毒瘾,我每日挑灯夜读,连在生活中也要耍一耍“打抱不平”的威风——将胆敢欺负女同胞的男生们全部打跑,因此我也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母老虎”。
第二次读《三国演义》,是疑惑在老师眼中的卧龙先生却是可悲可叹,可敬可佩,明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又怎么会让人感到悲哀呢?
我向来极喜爱诸葛亮这个人物,当下就急哄哄地去买了简装半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将自己再次埋进三国的战火纷飞中,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虽说我仍是不解孔明可悲可叹在何处,但我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诸葛孔明,温润如玉,他实在当得起这一个“玉”字。他纯善如玉,只为报刘皇叔三顾茅庐之恩,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清明如玉,不出隆中便三分天下,洞察世事,看破尘世,只愿为知己者死:他贤明如玉,先帝白帝城托孤,就算阿斗再扶不起,他也没有废帝称王的念想……他是玉,沉淀积累了万世沧桑,就算混入红尘也熠熠生辉,就算支离破碎也令人牵肠挂肚。
那时的我,刚满十二岁,留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有点任性,有点倔强,有点懒惰,有点无病呻吟的小女子。我的名字里有个“珏”,是未经雕琢的玉石的意思,可我连与孔明相比的资格都没有,怎能称得上是“玉”?于是我学着去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任性,我想想大人,学懂事一点;倔强,我想想父亲,随和一点;懒惰,我想想母亲,勤快一点,无病呻吟嘛,我想想姐姐,成熟一点。我改变一点一点又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在毕业考试中获得了全校第四名的好成绩。我可以自豪地笑着说:“我又朝诸葛亮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第三次品《三国演义》,是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三国的悲哀,那是掩盖在一段段或赞扬或嘲讽或叹息的文字后的悲哀,人世间的无情无义,权利上的你死我活,亲情里的阴谋诡计,让人心寒,叫人无奈。
诸葛亮可以做一个隐士,一位世外高人,却绝对不能进入朝堂,那是一个人人为自身名利奋不顾身,抛却恩德情谊的牢笼,嘲讽与嫉妒与憎恨无一不体现出人性的丑恶。即使诸葛亮再怎么卑躬屈膝,再怎么忍气吞声,也不能使那些大臣们的心得到满足。于是,刘禅听信谗言急召丞相回都,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江山,一篇《出师表》字字血泪;于是,马谡大意失街亭,他挥泪斩马谡,在群臣压力之下自降三等;于是,“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他最终落得个帝王疑,群臣妒,孤单单离去的下场。唯一为他的逝去而叹息的人却是头号敌人司马懿,多么讽刺!
这怎能不叫人可悲可叹!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朝,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都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是刘备这个伯乐,认出了这匹千里马,也是刘备这个帝王,毁了这匹千里马,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人情如纸。
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
不是说对社会,对感情失去了信心,而是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如此,几千年来没有丝毫改变,人性却随着文明的发展越发极端。但是,不难看出,这世界上还是有真情真意的,赵子龙对主子的忠,关羽对故人的义,张飞对兄长的护,甘夫人对儿子的爱,从冷漠中透出温情,足以使读者的心重新燃起希望。
少一点私心,多一点爱心,是不是这个世界就会温暖一点?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是不是这个社会就会和谐一点?若是如此,我愿从我做起,感恩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即使我不能像孔明那样影响那么多的人,我也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轻松一点,对自己的心灵诚实一些。
这就是我眼中的《三国演义》。
它教我做人,教我处世,影响我至深,淳淳教诲,永生难忘。它是我的恩师,我的密友,它在青春的路上陪伴我成长。
自此,“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空牢骚”。
【我的青春在三国高中作文】相关文章:
1.我的青春高中作文
6.我的青春作文高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ngchun/2758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