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感觉到雪花在我眼前一片片的飘落,刺得我好冷好痛,我在窗前翻开三毛的书籍,喜欢她。喜欢上这么一个喜欢漂泊的人,她的想法独特美丽,像一棵午夜开花的诡异植物,美得耀眼。
她有天然的味道,质本洁来还洁去,不留污浊陷泥淖,散发出撒哈喇沙漠的气味,也许会与自己的城市隔膜,习惯性的从一个城市漂泊到另一个城市,一个人,一个背包。脸上略带风尘的气质,她是阳光下越显刚毅,风雨中更显坚强的另类女子,是敢于踩在时代前线的知识女性,所以我是喜欢她的。
我希望我能做自由撰稿人和自由摄影师,写出自己随遇而安的作品,拍摄蓝得透明的天空,给自己一点点纪念的空间,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看海上日落,山顶日出,把这份闲暇留在作品中表现在艺术上,同时又反映在生活的某一个美点上,那是一个人精神生活最富足的时刻。
朴素的衣着让人感觉不到哪怕一点的浮华,表情里有一点点的纯真,一点点的落拓,感受到不同城市的风俗和行为习惯。观察别人的表情,特别是在飞驰的火车上,里面的一节节的车厢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穿梭着不着边际的语言,空气严重的凝滞,吐出的雾气满车厢的缭绕。
那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我记得我在晚点挤上开往昆明的车,行李被放置在通道上,几乎没有多余的位置给你站,每次车上卖东西的小车子一推过来就要全部把行李搬起来才能过去,就好像进了监狱身上爬满了虱子。
我喜欢体会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人气息,那种感觉是我真正想要达到的,有很多人活了很多年依然不明白自己想要或需要什么,而我在十五岁那年我就明白我喜欢这些,所以就注定了我日后会倾向这方面。
在我的世界里一直有一张很清晰的蓝图,一个表情寂寞的女孩,背着包走过人群的阳光地带,在乡下的农户里看飘散的炊烟,给蓝得透明的天空拍照,从西藏过度到青海,再从青海湖越过甘肃抵达宁夏,一路一路的走,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实这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东西,善良亲切的人给她提供免费的吃住,她感觉自己不是在感受流离失所而是在于人情的体会,所以在她的个人摄影展中流露出的多半是淳朴勤劳的村民们善良温暖的表情,她因此相信这世界还有很多爱,即使岁月如何冲刷,爱始终不会被淘汰不会被刷成死亡和泯灭。
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面,偶尔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到自己的城市整理相片和日记,然后寄给杂志社,生命就是这样,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然后勇敢的去兑现,不要总是在无可退路了才暴发出最大的潜能。
在形式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会有许多关于漂泊的想法,有些人会想一个女孩子在外面不安全,或者经济不允许,所以说漂泊它不是一般的人敢去尝试的,它是带着某种危险的引力,为什么喜欢三毛,我想这个问题在此已经不言而欲了。
当你感到疲乏了,拿着地图带上行李去外面的城市走走吧,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笑靥若花的藏家女子,鲜艳独特的衣着和首饰让人无法抵挡住美的诱惑,最后带着一颗安抚的心回到自己的城市再工作和学习,在浑浊的都市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人跟你见面然后擦肩而过,彼此见面,相遇不同的烦恼。
在工作上,学习中,人际关系里,婚姻的围城内,都在人们若无其事的表象中蕴藏着,随时而来的战争使人们小心翼翼的活着,那是因为人们生活在喧嚣的属于封闭式般的城市里使人们的心灵遭受无情的污染,偶尔周末一个人挤在人群里购物或者乘公交车,里面夹杂有太多失望的人,平淡不堪的生活。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勾心斗角,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不明所以的斗争,这样的世俗总是带给人压力的,使人陷入烦躁当中,带上一点点喘气的疼痛,如此我们可以放下一些东西进行下一轮生活的打算,看看街边的美景,步履匆匆中留点时间看看路边的野花,看看曾经被遗忘的世界,走在林荫小路上听听鸟叫声,手捧着一束鲜花带给自己的爱人,在和风中彼此拥抱找回当初恋爱中的感觉,你才会发现身边很多东西美得让人骄傲。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点点心醉就是在这样的歌词中产生的,我已经习惯了在外面的城市生活,家,对我来说它不再是小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真实的含义--避风的港湾了,它在很多年以前是这样被我定义的,可是它的含义在生活的萧然轮回中已经发生了改变。我知道等住期一满我就会走人,我已经在刻骨铭心的疼痛和饱经风霜的日子里学会了照顾自己。
当一个女子在外面走动得太久的时候,她身上原本有的家乡给她生命给拟的气息将会被别的颜色所替代,生活在怎样一个圈子里,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她也会在无形中受到点滴的渲染。
习惯孤独的人她容易在孤独中疼痛,已经习惯疼痛的人在疼痛中沉沦,爱一个人,去外面的城市,离开他,体会全新的自由和空气,这是在改变,所以三毛说,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亮起来,不要再让生活再做亏本的生意,一切过去了,一切又重来了,这就是轮换。
体验一些幸福,爱的对称,不要再为过去的失意而烦恼,不要再怀疑上苍,背上行囊看看远方的路吧,有自己的选择,爱在远方,习惯自然,喜欢自己,带着幸福,明天的梦就能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ngchun/1629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