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牛耕技术,特别是商轶变法后的秦国,更是普遍使用牛耕。原始的刀耕火种,从此基本画上句号。牛耕,大大减轻了人的体力活动。直到二十世纪末页,我国广大山区仍然在使用牛耕。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能用牛耕也就不错了!记得那个时候,偶尔还有人拉犁的现象。农忙了,没牛的农户真着急!只得用人拉犁,有一人拉的,那就要特别有劲,有二人拉的,总之力量是关键,没力你是干不了那事的。他们夏顶烈日,冬踩冰霜,挥汗如雨,心都要快流血了!哪像使用牛儿/的,哼着山乡小曲,一手握犁,一手扬鞭,牛儿跑得飞快,人在后边真还放起小跑呢!效率又高,人还不累。
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收入不断的提高,当我们踏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小型机械在农村普遍使用了。犁田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要啥有啥。这样一来,牛在农村就悄悄失业了,它们吃得舒心,玩得开心,长得膘肥肉壮,而又成为人类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荤菜之一。
我的老家在川东北山区,我是伴着牛儿长大的。因此对牛是很有感情的。那时家里养了一头水牛,这牛脾气坏,爱用大角拱人,它拱人时两眼发红,生人见着它,不跑才怪呢!但是,它不会拱我们。调皮的我有时还骑到牛头上去,玩它那两弯略显锋利的牛角。我经常牵着它去放牧,去饮水,去滚澡,偶尔还爬上它的背玩,有时又给它割青草。家里有了它,几亩庄稼就不用愁了。它累了,困了,我们还给它拍身上的蚊子苍蝇,它热了,我们又给它泼凉水,或牵到小溪去泡泡澡。牛啊真成了人的好伙伴!明代高启《牧牛词》写道:“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这是高启写牧童外出放牧,与牛儿相得其乐之事,当然我只不会在“牛边卧”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nfen/141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