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桥的作文推荐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桥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兰溪大桥】
兰溪大桥又名仙游大桥,连县城南北,是莆田市第一座三拱大跨度钢管混凝土中承式结构的大桥。 大桥跨木兰溪,桥梁全长2126米,桥面宽度27。7米,三拱净跨分别为:中拱64米,两侧边拱各54米。它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十分坚固。当发生洪水时,安全泄洪量为2760立方米每秒,它于1995年10月奠基,1998年春节竣工。 兰溪大桥形体十分优美,远望去,就像一道道橘红色的彩虹一般。真有“立身站在此桥中,定疑兰溪飞彩虹”的感受。每个拱都有几根细细的铁柱子支撑着,放眼望去,就像一架架竖琴,让人情不自禁地就陷入了沉思,感受大桥的美。
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那些建筑师们在桥上设置了许多霓虹灯,每到夜晚,桥上灯光闪闪,人流散散;桥下流水荡漾,浮萍点点,好不热闹!而且人们将大桥这里当作了“就业”的地方,桥上桥下,休闲娱乐之地真是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每天早上,来桥上晨练的中老年人更是多,在这里,他们享受了业余时间的“好”待遇,自然就越来越年轻。由此可见,兰溪大桥不仅美,而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非常大的方便。
每当发生洪水时,人们也不必担心它会被冲毁,它的泄洪量相当大,这也为我们仙游人民提供了方便。
在桥上来回散步,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兰溪大桥啊,你是仙游的象征,是连接仙游人民之间的友谊长线。我想对各位朋友们说,来仙游,不看兰溪大桥,不来兰溪大桥游玩,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篇二:家乡的桥】
拱,是弧形的建筑构造,而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就称之为石拱桥。在江南水乡山村,较为常见的是单孔石拱桥,该类石拱桥状若蓝天长虹,美其名曰“飞虹”,宋代苏东坡曾有“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彩虹”句。 磐安县尚湖镇栗树山村就有一座兴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单孔石拱桥,当地百姓称该石拱桥为“筒桥” 筒桥”横跨村边溪流,南北走向,长22。2米,宽4。3米,离溪面高8。5米,中孔净跨18米; “筒桥”两边石阶逐级向上,南30阶,北24阶;拱顶呈长宽为3。6米的正方形,并置整条石做桥栏。这座单孔石拱桥全部使用条石砌就,拱圈及桥面共用600余块打凿光滑的砾石岩和花岗岩整齐砌筑,看起来十分美观。
据记载,永兴桥建成于清道光二十三年(葵卯年,公元1843年)的仲冬,如此算来永兴桥至今已有166年。后来永兴桥又重修过一次,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仲冬,也就是说距最近一次重修业已过了76年。这么坚固的桥建筑足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
永兴桥建成后还成为了联结玉山区域和磐安县城安文之间山区交通的必经之路。之后,玉山至安文公路通车,永兴桥又作为桥对面湖口、马南山等村通往栗树山的交通桥一直使用至上世纪末。
现在的永兴桥,已失去了交通的功能。但是已成为了文物供人们欣赏。在周围的土地、树木、溪流的映衬下,颇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篇三:长风桥】
我们太原有一条著名的汾河,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长风桥。它建于2001年,是一座新桥。
长风大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开始快速向南延伸,“老五桥”对太原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在此情况下,太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新建汾河大桥。2001年,太原实施南移战略的标志性建筑——连接长风大街的长风大桥建成,长风大桥是太原城南一条交通与景观并重的综合性城市一级主干道,全长571米,其中主桥长460米,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立交桥各长55。5米。桥梁宽52。5米,其中中间花池分隔带3米,机动车双向八车道宽31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6。25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米。桥梁主桥八孔,主跨60米,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混凝土灌浇注基础,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超过了迎泽大桥主桥511米的长度和50米的宽度,成为新的“第一桥”。如今已成为太原长风商务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太原还对原有五桥全部进行了拓宽改造,使“老五桥”脱胎换骨。 历史沧桑六十载,汾河从上兰村老龙头蓬勃而出山谷,养育了太原。如今,一座一座的大桥飞跨而过,也会让太原更加繁荣。长风桥也是人们去汾河公园饭后散步的必经之路,这样就形成了长风桥的繁荣。长风桥不仅是这些,而且它是连接滨河东路与新晋祠路的要道,意义重大。
它将永远屹立在汾河上。
【篇四:苏州宝带桥】
宝带桥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著名的景点。它又名长桥,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
它横卧在距苏州三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它的建造同我国历史上的漕运关系十分密切。众所周知,江、浙一带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赋重地。大业年间,隋炀帝开凿江南大运河,将江浙粮食和珍宝通过船运往京都。唐代漕运已空前繁忙,但是以苏州到嘉兴一段运河载满皇粮的漕船,秋冬季节要顶西北风行进,不背纤很困难。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宽约三百米的缺口,需填土作堤;但是这样做会切断诸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且堤坝也会被水冲决。因而苏州刺史王仲舒决定广驳纤道,建桥湖上,并捐自己的玉质宝带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
宝带桥桥面宽廓平坦,下由五十三孔联缀,孔长249·8米。全长317米,宽4·1米。桥堍成喇叭形,下端宽6·1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北端还有四处碑亭和五级八面石塔。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多孔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有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不仅为行人纤夫提供方便,还为江南水乡增添旖旎景色。工程技术上它使用的是柔性墩,可防多桥孔连锁倒塌。它的砌拱法采用“多绞拱”,这在古代建桥史上极罕见。
元代僧人善住对它描述道:“借得他山石,还摒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声长。”从中看出,远在元代,它不仅一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而且还肩负繁忙的运输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qiao/4013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