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尊敬老师的名言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小编收集了教师节尊敬老师的名言,欢迎阅读。
1、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3、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4、 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 ——夸美纽斯
5、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 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7、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8、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0、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11、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2、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1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4、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15、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6、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17、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8、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布鲁纳
19、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20、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1、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2、 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23、 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24、 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25、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26、 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27、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8、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9、 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30、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31、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2、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3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4、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35、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6、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37、 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38、 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39、 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40、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41、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42、 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43、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44、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45、 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4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7、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48、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49、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50、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51、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52、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5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教师节尊敬老师的名言】相关文章:
1.尊敬老师的名言
5.有关教师节的名言
6.关于教师节的名言
7.尊敬老师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ingyanjingju/2894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