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待人要宽容的名言警句【1】
1、教不严,师之隋。
2、宠是害,严是爱。
3、生活过,而不会待人要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待人要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待人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4、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5、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6、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叔本华)
7、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8、待人要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
9、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10、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
11、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12、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待人要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
13、刻苦自己,厚待别人。
14、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15、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
16、严是爱,松是害,不闻不问要变坏。
17、欲成方圆,规矩必严。
18、宽猛相济,恩威并重。
19、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
20、待人要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待人要宽容。(贝尔奈)
21、家不严招贼,人不严招险。
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3、最高贵的复仇是待人要宽容。(雨果)
24、正义之神,待人要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25、责人要宽,责已要严。
26、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27、爱之深,责之严。(法国)
28、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29、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已要厚,责人要薄。
30、待人要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31、宽猛相济能成事。
32、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33、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34、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35、训你是爱你,宠你是害你。
36、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37、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待人要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38、宽而栗,严而温。〈淮南子〉
39、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待人要宽容;懦夫决不会待人要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待人要宽容的名言警句【2】
1、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17、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19、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21、仁者爱万物。《史记.赵世家》
22、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
23、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25、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26、不会待人要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待人要宽容的。[俄]屠格涅夫《罗亭》
27、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2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
2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31、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明.李贽《焚书.高言说》
3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宋.苏洵《心术》
34、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待人要宽容的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2.宽容的名言警句
8.做人要宽容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ingyanjingju/2679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