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故事:曾被流放新疆
导语:纪晓岚是乾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编纂家、目录学家、考据家和诗人,官方学术领导人之一,也是清朝流放新疆的早期著名人物。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1724年8月3日(清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崔尔庄,1805年3月14日(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高位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二岁。纪晓岚是乾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编纂家、目录学家、考据家和诗人,官方学术领导人之一,也是清朝流放新疆的早期著名人物。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扬州两淮盐运使司亏空一千万两盐税案发。二十年间,盐商逃欠盐税累计九百多万两白银,盐官被劾受贿九十万两。乾隆帝严厉下令追究历任盐官之罪,纪晓岚的姻亲卢见曾担任两淮盐运使十年之久,六年前已告老还乡回到山东德州,也在追究之列。作为皇帝身边侍从之土的纪晓岚,听到这个风声,深知干系重大,但念及与卢见曾是姻亲(纪的长女嫁卢的孙子卢荫文),又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赶紧通知卢见曾之子卢谟寄信回家。
《清朝野史大观》在“纪晓岚机警”条这样说:“私驰一介往,不作书,以茶叶少许贮空函内,外以面糊加盐封固,内外不著一字。卢得函拆视,诧日:‘此盖隐盐案亏空查抄六字也!’亟将余财寄顿他所。迨查抄所存资财寥寥。和?遣人侦得其事白之。”其实这是民间演义。当时还未靠近皇帝的和砷,根本不可能与正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有什么干系。
卢见曾虽然提前疏散财产,但还是被解往扬州受审。朝廷严查先后追究出内阁候补中书徐步云、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军机处行走中书赵文哲与行走郎中王昶,都是向卢见曾泄漏机密之人。
9月4日(七月二十四日),乾隆帝发旨:“徐步云与卢见曾认为师生,遇此紧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豫行寄顿,甚属可恶,著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纪昀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经过查实,卢见曾受贿总值一万六干两,连同隐匿财产,论罪处绞,病死狱中,终年七十九岁。他前后的盐运使亦未能逃脱,高恒、普福、达色等人处斩。其中高恒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斌之子、乾隆帝宠爱的慧贤皇贵妃之兄。另外赵文哲、王昶被发往云贵充军。
纪晓岚于当年底到达乌鲁木齐,住在以大小十字为中心的迪化城内。1771年(三十六年)初获释返京,在乌鲁木齐生活了整整两年。因他曾是朝中官员,又是著名文人,所以受到当时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办事大臣的礼遇,任为秘书官,负责起草奏折檄文,并可签署一般公文,处理一般政务。对这一段经历,无论在当时还是事后,他都十分珍视。东归途中,旅馆孤居,昼长多暇,追述风土,兼叙旧游,整理出《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并详加注解。
回京后复职为编修,两年后奉命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历时十三年告成,同时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晋升为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嘉庆初年调兵部尚书,嘉庆帝亲政后,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纪晓岚阅历很深,交游既广,学问又博,堪称大手笔。晚年写成近四十万言的《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四卷,包罗丰富,无所不谈,其中收入他在乌鲁木齐期间搜集的志怪传闻近百条。《乌鲁木齐杂诗》和《阅微草堂笔记》,不仅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新疆很有价值,而且向我们透露出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
关于《乌鲁木齐杂诗》的写作目的,他在自序中说得很清楚,不仅仅是追述风土,兼叙旧游,而是要以诗来显示清朝统一新疆仅十年所出现的“一统之极盛”。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使西域经济文化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他流放来到乌鲁木齐,就其所见所闻的繁荣景象,不胜欣喜和感慨,用诗来向后人展示出一幅清代前期乌鲁木齐地区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的历史画卷。
【纪晓岚的故事:曾被流放新疆】相关文章:
1.纪晓岚的故事
5.纪晓岚对联趣事
6.纪晓岚名言名句
7.纪晓岚的有趣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ingrengushi/2770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