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幸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刘文婷坚持把爱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五心”相结合,从说话、走路开始,教孩子洗衣、叠被,为孩子换洗衣裤、床单,帮孩子修指甲、理发,给困难学生捐衣送被。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些“折翼的天使”。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刘文婷老师点燃智障儿童希望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刘文婷老师点燃智障儿童希望的故事
不放弃
据刘文婷回忆,她刚到培智学校时,迎接她的是一群目光呆滞的孩子。有的已十八九岁,比刘文婷还大一两岁,但智力顶多相当于八九岁小学生的水平。年龄大点儿的学生不好意思叫她“老师”,就喊她“姐姐”。
上班第一年,刘文婷就拿了洛阳市特教音乐优质课一等奖。一些普通学校认为她能力突出,想调她过去。刘文婷没有答应。她从未放弃对智障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她觉得孩子们需要她。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名成才,桃李满天下,可是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也许一辈子与这种成就感无缘。“婷婷,长年累月和这些智障的孩子在一起,你急不急?”朋友时常问起这个问题。刘文婷每次都回一句:“不急,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日子很充实。”
“智障,即使在残疾人中也是最弱势的群体。”刘文婷说,“对孩子们来说,我是老师,也是朋友、亲人,要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帮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她用心地教孩子发音、说话,教孩子握笔、写字,教孩子上下楼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孩子洗衣、叠被、系鞋带,为孩子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为孩子修指甲、理发、擦鼻涕。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在许多孩子心目中,刘文婷是老师,也是妈妈。正常孩子几分钟能弄懂的问题,这些孩子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孩子话都说不清,路也走不稳,更别说上音乐、舞蹈课了。上音乐课、排节目时,每个音符、每个动作刘文婷都要千百遍地教,难度可想而知。
付出总有回报。1997年5月,刘文婷带领6名智障学生赴香港参加了“心连心妙舞星辉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赛。当他们不负众望捧回季军的奖杯时,孩子高兴得只会简单表达:“老师,我还想跳舞!”刘文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了那次比赛,刘文婷和孩子们整整集中训练了3个月。刘文婷甚至推迟了婚期、牺牲了婚假,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音乐课,从未停止过一天排练。
对别人的孩子投入全部身心,而自己的孩子刘文婷却顾不上。她的孩子今年5岁多。常常有人对刘文婷说:“你真了不起,能教好这样一群孩子。”刘文婷摇头微笑:“我是无法拒绝这些无辜的生命啊!”
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幸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刘文婷坚持把爱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五心”相结合,从说话、走路开始,教孩子洗衣、叠被,为孩子换洗衣裤、床单,帮孩子修指甲、理发,给困难学生捐衣送被。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些“折翼的天使”。
1990年从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刘文婷在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任职。从事特殊教育26年来,从音乐教师、特长技能及生活辅导教师到校长,刘文婷坚持学习反思、勤奋敬业、拼搏创新,以拳拳爱心和不懈的追求,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残疾人教育事业。
刻苦钻研,为智障儿童点燃梦想
工作以来,刘文婷一直担任智障儿童音乐教学工作。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她从没有放弃过对智障音乐教学的探索与追求,她深切地感受到智障儿童虽然思维迟钝、身心残障,但智障儿童依然保持着对音乐、对美的要求与渴望。在音乐教学中,刘文婷潜心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法,不断改革创新,善于巧妙设计运用启发式、愉快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她采用最多的是游戏法,游戏活动能使智障儿童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中增强节奏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技能,促进动作的协调性,获得愉快情绪。她发表的教学论文《蒙台梭利活动教育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初步尝试》便是对游戏法的探索。她多次在河南省、洛阳市特殊教育优质课比赛、教学论文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三次被评为洛阳市教育系统业务标兵;两次被评为洛阳市中小学特级名师、河南省音乐骨干教师。
多年来,刘文婷在搞好音乐教学的同时,对智障孩子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音乐特长的培养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她在担任校少先队辅导员和副校长的15年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我是小厨师”“生活技能大比拼”“学雷锋,我也行”等德育生活实践活动,教育他们树立自强不息、顽强生活的信心,掌握自我生存、独立生活的技能。主动与家长沟通,做好家校合作,指导家长参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及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刘文婷一直注重智障儿童音乐、艺术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坚持不懈地组织音乐、电子琴、舞蹈、架子鼓、绘画兴趣小组的训练,辅导他们参加“牡丹文化艺术节”“市庆六一电视晚会”“特殊儿童书画展”“中韩残疾人艺术交流”各种文娱活动与演出比赛。她曾于1997年带领学校舞蹈队代表中国内地赴香港参加“智障人士舞蹈大赛”,并荣获季军;她编排辅导的舞蹈、电子琴独奏、架子鼓演奏多次在河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一、二等奖,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启智奖、创作奖和辅导奖。
特色教学,丰富智障儿童生活
2008年,刘文婷担任了老城区培智学校校长职务,为优化教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她带领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创新的工作作风,并多方奔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援助,几年来,争取到电脑、电视、空调、洗衣机、架子鼓等教学、生活设备设施各项捐赠价值20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环境和学生、教师教学生活条件。在管理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同时,她还担任着音乐教学工作和特色兴趣训练教学。2009年,学校根据学生的智障程度和自身特点,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生活技能等特长训练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军鼓、架子鼓、绘画、手工制作、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技能训练,并组织智障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汇演、特奥运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其中特奥运动在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先后培养了30多名特奥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和世界级金、银、铜牌70余枚,多次受到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乒乓球项目在2011雅典世界特奥运动会和2013、2015、2016全国特奥会中夺得金牌20余枚,3名运动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学校获得特奥体育道德风尚奖,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因在特教行业中成绩突出,有独特的办学经验,并深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2012年,洛阳市残联依托该校建立了洛阳市“阳光家园”启智服务中心,对社区和留守家庭的成人智障学员进行职业技能和生活实践的培训。在刘文婷的倾心帮助和管理下,服务中心开设了国画、美工制作和软陶工艺特色培训课程,聘请了专业指导教师。服务中心的成立为残疾人家庭和社区分忧解难。经过孩子们几年的刻苦学习,有多幅国画作品已经代表学校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张丽莉老师和友好单位,这些特殊的作品让社会各界人士惊叹不已。
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儿童心灵
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幸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刘文婷同志坚持把爱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五心”相结合,把责任和关爱融入到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教孩子发音、说话,教孩子握笔、写字,教孩子走路、上下楼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会孩子们洗衣、叠被、系鞋带,为孩子换洗尿湿的衣裤、床单;帮孩子修指甲、理发、擦鼻涕,给困难的学生捐衣送被。她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这些残疾孩子。
刘文婷特还别注重智障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教育,并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怀和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25年来,她教过的几百名学生中,有五十余人已在酒店、餐馆、工厂、社区等地就业,自食其力、坚强生活。刘文婷用自己特殊的教育经历讲述着与智障儿童一起成长的故事,她撰写的《做一名幸福的特教教师》《带着幸福,为智障孩子的明天领航》等师德论文多次获省市一等奖。她积极参加师德演讲比赛,并先后获得市级、省级、全国一等奖,还多次被选为洛阳市、河南省师德报告团成员,在省、市各地进行师德教育巡回报告五十余场次,在省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2013年,刘文婷被河南省推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参加全国宣传评选活动,并作为“张丽莉”式优秀教师代表,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学习‘张丽莉’,做人民满意教师”师德系列专访活动。她和这群智障孩子的故事感动着所有人,让社会各界对特教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不幸的群体和特教工作者的艰辛和奉献。
由于成绩突出,刘文婷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洛阳市特级名师”等荣誉称号;2015年,刘文婷荣获首届“河南最美教师”“河南好人”“最美洛阳人十佳人物”荣誉称号。
【刘文婷老师点燃智障儿童希望的故事】相关文章:
1.点燃希望作文
2.亲情点燃希望之火
4.用爱点燃希望作文
6.点燃希望的灯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ingrengushi/2621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