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90年代的中学生不埋头苦干,勤奋者比比皆是呢!他们就像一只只牛犊不知道什么叫做劳累,却懂得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君不见在幽静的图书馆里,坐在阅览室专注地抄录着笔记的,不是有中学生的身影吗?在熙来攘往的新华书店里,站着翻阅书籍的,不大都是中学生吗?华灯初上,学校的教室里早已鸦雀无声,到处可以看到中学生们在伏案思索、沉浸在题海之中的情景。这能不令你惊叹吗?90年代的中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学指导自己,在广裘无垠的知识大地上,一点一滴地耕耘着,他们就像一只只牛犊那样埋头苦干;他们饱含着青春的激情,进发出惊人干劲,孜孜不倦地求真、求实。他们迈出坚定的脚,向着前方,向着未来……
90年代的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90年代的中学生不仅仅是在踏踏实实耕耘着前人留下的那一片知识沃土,他们还会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敢于表现自己,要求自立自强,充满着热情与自信,向着年轻的梦想直线冲击,就像一匹匹奔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向着既定的目标飞奔,去开创出一条自我的生活之路。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是真有点开拓者的风范吗?在课堂上,他们对老师所讲的,敢于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家里,他们不再做父母庇护下的“茧中的小蚕”、“温室里的花朵”;面对社会,他们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社会调查,游览名山大川,亲眼一睹祖国的飞跃发展,有的甚至做假期工,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去倾听社会前进的脉博。他们已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型”进化成对一切“窗外事”都关心的“社会实践型”。这种变化的飞跃,是90年代的中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是思想成熟的趋向。当然,奔马前冲的旅途不可能是平坦的,也许会荆棘满途,也会有失败,但这无非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90年代的中学生具有奔马的闯劲,绝不等于以我为中心任意行动,引导着他们前进的是心中
90年代的中学生具有奔马的闯劲,绝不等于以我为中心任意行动,引导着他们前进的是心中的理想。他们知道,90年代的中学生,肩负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任。为社会主义建功立业是90年代中学生的奋斗目标。他们深信,无论什么人,如果离开这个目标,也就失去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只有服从这个目标,使自己融进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之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因此,“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进取”已成为广大中学生的共同蓄言。在他们当中,有身患视神经萎缩症而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的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徐咏梅;有家境贫寒却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优胜奖,被挑选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的沈志坚;有毅然放弃高考、立志献身于创办盲童学校、为残疾儿童谋福利的曾献国;有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吴惠娟;还有长年累月、不畏风雨、不避艰辛,坚持护送残疾同学上学的谭源胜及其伙伴们……他们时刻不忘“以国为己任”,表现出何等的气概!他们就像一匹匹即将披挂上阵的千里名驹,积累着无穷的力量,随时准备驰骋千里,跨越千难万阻,为国浴血奋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engxiang/1444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