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一次考试时,命题为“昧昧我思之”,但有个秀才却误把“昧昧”当成了“妹妹”,这位秀才在答题的时候搜肠刮肚,几近把天上的、地下的,所有妹妹吃的、穿的、戴的、挂的词都形容上了,一篇洋洋大观的《妹妹我思之》就这样新鲜出炉……
事情听来有趣,但仔细想来,我们又做过多少“妹妹我思之”之事?怕都是不少吧!除去少量“完形崩溃”①的特殊情况之外,错误的责任都在我们自身。
相较起来,在英文方面,我们却很少乃至不会犯这种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再熟悉程度上自然远胜英语。那难道是汉语天生上容易让人犯错?不,我相信这两种语言没有先天的优劣之分。我认为,这之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正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对它很熟悉,所以在心理上,我们不自觉的放松了警惕。而在面对不怎么熟悉的英语,我们在注意力上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我们不会犯错。没有望文生义先入为主最后习惯使然,我们自然不容易在英语上犯错而在汉语上不停出错了。
第二,我们平常生活中往往会接收到很多错误的信息,在文字、口语的交流上的错误信息因为我们没有去注意或重视,它们就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对他们正确形态的认知,引我们走上一条歧路。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个问题呢?有,只要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要先入为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在面对错误的信息时有意识的去纠正它。这样,错误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否则,我们只能望着考卷上的红叉,学着那个秀才对自己叹道:“哥哥你错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eimei/1687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