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某个早晨,城西老街的一栋老居民楼突然起火。那是座上世纪4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木楼梯、木窗户、木地板。居民们纷纷往外逃,才逃出一半人,楼梯就“轰”地一声倒塌了。剩下的九个居民被逼到唯一没烧着的三楼楼顶,惊恐地等着消防队救援。
可是,楼房夹在几条窄巷之中,消防车过不去,云梯架不开。底层的梁柱烧得“嘎吱嘎吱”响,随时可能倒塌,情势十分危急。消防队长灵机一动,找来一床旧毛毯,和其他几名消防员一起拉开,对着上面的人大声喊道:“跳!一个—个往毛毯上跳,一定要背部着毯!”背落毛毯,受力均匀,不会因砸破毛毯而出事故。
一个男人跳下,屁股着毯,没有受伤;紧接着一个小孩跳下,背着毛毯……人们一个接一个安全获救。
只剩一位裹着大衣的女人站在楼顶犹豫着,不敢跳。这时,火势越来越猛,一根大柱子忽然“喀嚓”一声烧断了。惊叫中,人们不停地责骂那胆小的女人。消防队长喉咙嘶哑地喊道:“跳啊,你赶紧跳啊!再犹豫就来不及了!”那女人感到小楼开始晃荡,终于下定决心跨过护栏“跳”了下来……
瞬间,人们齐声惊呼。她不是“跳”,而是向前走——双腿向下。女人身形就像一段木柱直直地坠落在毛毯上。由于受力面积太小,毛毯“嗤”的一声裂开,女人的双腿重重地跌在地上,“叭”的一声,双腿折了,鲜血直流。“真笨,真笨!”人们一边骂一边围过去。
但是,那奄奄一息的女人在消防队长的怀里露出一丝惬意。她的大衣敞开,她的小腹高高隆起:“已经九个多月了,”女人轻声地说:“赶紧送我去医院,孩子还能活……”
那孩子就是我!
当时,妈妈在想:如果背部下落,孩子不保;如果头部下落,母子不保;双腿下落,或许能以自己的伤残换得孩子的安全……
如今我读初三了。每到周末,妈妈总拄着双拐来接我。在人流中认出那拄着双拐的身影时,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简评】
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情感佳作。这种情感是通过两种方式表现的:
一、用出人意料的情节渲染情感。看似平实的记叙,却充满着悬念。面对火灾,大家一个个脱险了,她却站“在楼顶犹豫着”;明知屁股着毯不会受伤,她却要“双腿向下”。就在读者迷惑不解时,女人“高高隆起”的小腹出现在面前,原来她是一位怀孕的母亲。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作者刻意描绘的这位母亲,竟然是自己的母亲。
二、通过震撼人心的细节揭示情感。母亲主动牺牲自己、保全孩子生命的情感在细腻的刻画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开篇时的大火,着力描绘了惊险的背景;母亲站在高楼上犹豫的神情,有力地反映出了内心的复杂;下跳时出人意料的动作,则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mama/165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