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背包,一个大耳麦,一颗年轻的心还有一双跑不断的腿便可上路。
多数时候,是一个人外出的,在离家上千或是上万公里的地方,独自一个人感受旅行的快乐与孤独。现在的旅行大致上有两种:一是慕着目的地的风光或是人文,二是循着先哲的脚步或是诗句。个人是推崇后一种,虽然总是失望。无论是4年前的浙西之旅还是几个星期前的海南之旅,我的心总是和先哲一道的,一处景色有一句诗,一句诗有一种心情。
(一)
浙西之旅,说起来好笑,是本人中奖中的,没花钱。即便如此,这次旅行也算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旅行,比起那些四五岁时跟着父母长辈的游览,这次要孤独的多,无结伴的朋友,甚至在山中时是没有手机讯号的,只有几首重复播放的音乐和一路不认识的同行人,导游的话不多,反倒感觉一种舒适,因为那些景点的故事早已在心中,无需多讲,只要让视觉和心灵合拍,让一直想象的东西呈现在眼前,让历史的话剧重演。
浙西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但是就中国的现状来说,越是发展落后的城市污染越少,噪声越少,罪恶越少。这里的景点不为人所熟知,因为这里没有北京的王气,只有英雄的迟暮;没有名士的豪情,只有孤独的坟墓;没有千古的传说,只有遥远的绝响。由于多数是在山中,故大多时候是步行的。山不高,水不深,但是景致极佳。无人烟,无楼宇,故而安谧宁静。
同样的景点不同人的感受是无法相同的。旅行的细节,无需多言,我也无法细数。只是清晰的记得,那个迟暮的英雄叫朱元璋,那座孤坟的主人叫嵇康,那声遥远的绝响叫《广陵散》。
(二)
海南,蛮夷之地,荒凉,不毛——这是古人的海南印象。
海南,旅游胜地,浪漫,风情——这是今人的印象海南。
这次旅行是结伴的,多了些欢笑,多了些言语。但是我此行的目的却与这种气氛很不相符,我又是循着一位伟人的足迹踏上这个海岛的,他有个众人熟知的称号——苏东坡。文化的突围造就了这个时代的巨人,多数的人空见其诗句豪放如万马奔腾,却不知其心灵的强大强于那万马的角力。瘦削的他在海岛上用羸弱的肩膀,担当起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突围者的责任。诗人可敬,固在于诗,而东坡身为诗人,其伟大,非固于诗,而在于拯救了诗。
而当飞机降落于海口,走出机舱,感受到的除了海风,别无他物。就这样,苏轼已经淡出了海南,这里无一尊雕像,无一处题诗,或许曾经有过,但是为了经济,为了发展,或多或少的都为那15万一平米的海墅让了位。千年之前的苏轼对于此景,一定也只是一笑,因为他所经历的,他并不期望后人能够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vyou/594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