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他很喜欢音乐,但他的亲人认为他是一个音乐白痴。在他们听起来,小男孩拉的小夜曲就像锯床腿的声音。但他并不沮丧,于是找一片树林悄悄地、偷偷地练习。开始,他拉的并不好,甚至诅咒自己是个白痴。后来,一位极瘦的老人来到这片安静的树林,小男孩认为他打搅了一位老人安宁的生活,感到抱歉。老人似乎看出了这些,便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自己耳聋,希望他不要介意。于是,他便放下心来,拉起了曲子,对着这唯一的听众,小男孩显得很努力,很投入。拉完后,老人对他说:“真不错,我的心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小男孩兴奋极了,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听到别人夸他的音乐。他便努力的拉奏,但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有一天,他妹妹听到他的拉奏,不再像以往那样,使他吃惊的是哥哥演奏的怎么变好听起来,缠着问他,他便把事情告诉了妹妹。他一直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他也永远感谢着这唯一的听众。
我静静的听着儿子阅读,读得虽不是那么感情充沛,抑扬顿挫,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儿子读完一遍,看看我,我对他笑笑,他便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越读越熟练,越读越有情感。而我现在是儿子“唯一的听众”。
想想我以前的儿子,在家读书从来不出声,只是静静的看,用他的话说:“家里不是大声读书的地方”。我仔细反思自己的指导方法,才发现是我的方法有问题:孩子读书时,我总自觉不自觉的告诉他“要大声读”,在孩子读的过程中,还不断的提醒“声音大点”、“要有感情”等等,结果越指导孩子读书的兴趣越低,是我的“不断指导”和“强制要求”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儿子读书时,我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听,用微笑告诉孩子“妈妈听得很认真”,“妈妈认为你读得很好”,慢慢的,儿子每天早晨终于能有感情的出声读书了!
另外,有一点我认为自己做的不错,就是在孩子给我兴致勃勃的讲他看到听到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或幽默风趣的班级小事时,我总是听得很认真,并随着儿子的讲解变化着自己的表情,所以孩子一直把我当成倾诉的对象,好事坏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我,有时还特意交代:这件事情不能告诉任何人。我呢也一定给孩子保密。
我终于明白,指导孩子阅读,想和孩子交流,不一定要靠嘴巴去说教,我们可以用耳朵去倾听,象文章中的“耳聋”的老太太一样,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才能愿意和你交流,向你诉说心里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iunianjizuowen/918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