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学识魅力
请看,这是一位高校学生的“大作”:
“屈指算来,已经做了两个月的新生,新生的感觉似乎已经被时间洗得发白,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变成现实的课程一节节的流逝,新生们在逐渐溶入大学生活的同时,也渐渐体会出一些大学生活的‘真谛’。
以鄙人集两个月的功力分析,教师、教授的水平大体可分为三等,能让学生们个个挺直腰杆,随自己天南海北,上天入地,此乃上等;能抓住时机在学生半梦半醒,眼睛半睁半闭,将睡未睡之际,突然炸雷似的一声吼:‘别睡了!’此为中等;当然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睡得,口水直淌,鼾声如雷,则为下等。
善解人意的课程调配者似乎也明白这个分类,上等课全安排在上午,中下等课则屈尊在下午。于是经过上午艰苦卓绝的‘精读’,‘高数’的洗礼,下午便可在老师舒缓平和的‘催眠曲’中安然入睡,亲吻桌面,让口水自由流淌。当然,必然有一位同志肩负重任,用火柴棒撑住眼皮,记录笔记。
当然,被安排在上午的上等课也难免鱼龙混杂,吹牛皮、侃大山的说书先生也大有人在。从合资企业的月薪到学校福利分房,从比尔·盖茨的最新创意到国庆阅兵,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只可惜我们在惊叹其将大千世界容纳于小小课堂的同时,却不知其在教授哪门课,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教师学识魅力之高下,在这篇高校学子的幽默“大作”中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人类教与学的知识就分两种。一种可称为“普遍的知识”,它们往往和实际利益与运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关系到人类对自己,对世界,对自然和宇宙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即现在一般称为“基础理论”的东西。它们虽然不能产生实际的利益,没有实用价值,却对于人性的完善和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程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种则是“实用的知识”,也可称为广义的技术。这类知识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给人类带来直接的利益。显然,这两种知识都是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还是第一种,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
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力理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已的学生”。同时,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启迪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把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更重要。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一个普通的图画、音乐老师所不能比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aoshi/493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