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杨一青老师著写的《搭建飞翔的舞台》,信手一翻,128页一文引起了我的思考。杨老师参加了衢州市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对《将相和》和《三顾茅庐》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将相应贵在和,而后文则应体现尊重知识求贤若渴,正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才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是的,听了那么多次课,我从来都没去这样想过。传统的课文,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我们的执教者结合时代的内容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重读”。传统是教育生命赖以生存永远需要的,而创新才是教学生涯走向光辉顶点必须具备的。
文中倪宗红老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重读,深入发掘出原教材中潜在的魅力和价值。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只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对之同情,激励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然而实际上,学生对于此宏大主题也很难或根本没有从心坎里去认同,只不过机械附和罢了。而倪老师却让今天的孩子懂得幸福是什么?有一个学生在读后感中这样写:我常常埋怨自己有一个很平淡的生活,却原来只要凝神细心,也可以时时感到被幸福紧紧包裹。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长时间。这个孩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多少次,我也这样抱怨过。可现在想想我这样的生活有为多少人所羡慕,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温暖的家,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倪老师的课能让一个学生有这样的感叹,改变了人生观,这才是一堂成功的课,一种对心灵的教育。赋予“老课文”以“新内涵”,这是时代对老师的要求。
现在的教学,理念多,方法多,许多老师习惯了传统,一下子接受不了新的信息,更不能提炼,只能依葫芦画瓢,可作用有多大?我觉得倪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借鉴,杨老师的话指明了今后工作方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备课前应该一遍遍的研读课文,反反复复的琢磨,等品出了独特的味儿,才能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每个人对文本的感悟都不一样,只有从这个时代的需要去考虑,从自己的感受入手,才能真正的读懂文章而后设计教学。只有明白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才能知道该怎么设计教学。还记得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提问: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你有什么办法帮乌鸦喝到水?学生回答:吸管。多么经典的答案,现代生活就是择优而选的。
最后借用杨老师的话:让教师拥有一双慧眼,看清迷雾里的教育,让创新的星星烛火,闪耀出迷人的光芒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aoshi/1167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