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从教师们的作文批改中发现,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批语抽象化,公式化。批语都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等之类的概念性术语;二是要求成人化。如在批语中经常出现:“选材不典型,内容简单,语言运用不熟练”等等。有的教师态度粗暴,在批语中对学生挖苦、训斥,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讨厌作文。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是由具体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七至十二、三岁的儿童正是处在这种过渡的关键时期。作为启蒙教师来说,应该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效果。作文教学也应如此。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在字里行间发现儿童内心世界的美,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儿童进行写作,不断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批改时间要及时
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种情感意识。作为学生也是不例外的,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赏识,这种强烈的欲望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淡。倘若老师此时将作文及时批改并发放给学生,让写得好的同学满足心理需要,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使他们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写得不好的同学则会明白自己的缺点,经老师的点拨后,趁热打铁,尽快着手修改,让学生在困惑迷惘之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试想,孩子对此一旦失去了兴趣,那又何谈学生的提高和创新呢?
二、批改要有针对性
儿童习作,虽然不像成人文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但由于每个儿童的家庭教养,接触社会以及自身智力因素差异,在作文中所表现的心理状态,语言素质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必然千差万别。(语文教学论文 )所以在批改作文时,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文章的具体情况给予具体指导。批改切忌空泛抽象,按一定的模式去套,使儿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失去批语的指导作用。
三、批改要富于启发性
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所写的事物观察不细,理解不深,加上语言功底浅,在作文中往往出现用词不准,表达不当的毛病,甚至经常闹出一些笑话,这是符合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运用启发式的批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进行修改,然后再让学生加以更正。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批改要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儿童心理上一个十分宝贵的特点就是好胜心强,勇于积极进取。我们知道著名现代作家魏巍就是在启蒙老师的深刻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因此,在批阅小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对学生遣词造句,记叙描写,乃至篇章结构方面的点滴进步,都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任何操之过急,求全责备,脱离实际的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
五、批改的语言要多样化
(1)、教师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与其煞费苦心的去挑毛病,不如仔细找一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一个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可以写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风格。
(3)批改的方式要灵活。就是在批改作文时要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批阅方法。需加批语则加批语,需眉批则眉批,需总批则总批。
全批全改,全面提高。学生写一篇作文很不容易,所以作文的全批全改是必要的。另外,全批全改可以使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为个别辅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批细改,讲求实效。抓准问题之后,该指出问题指出问题,该精批的精批。值得修改的作文,一定要精批细改,指导到位。
指导方法,学生互批。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互批时应授之以法:首先是互读、互评、互议。在班内成立若干作文评议小组,分小组评议别人的作文,先初读作文,找出作文中的错字、别字;然后细读作文,找出方作文中的病句及语序不当之处,促使学生对作文初稿进行自我完善。其次是从各组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内读评。互读互评并经过修改的文章在班内读评。
作文批改其实就是一种评价手段,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要求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好与坏,得与失,想办法让学生发挥其自主作用,激发其主动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严谨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批改中都能有所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aoshi/1149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