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一、导入
父亲是一本书,细读这本书,会发现很多难忘的瞬间: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一个眼神,又也许是那不断增多的白发和皱纹。而在作家朱自清心里,父亲最让他刻骨铭心的却是一个背影。1925年,他写下了《背影》一文,这篇仅有1140字的文章,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背影》,体会它究竟动人在何处。
二、预习反馈
差(chāi)使 狼藉(jí) 簌簌(sù) 赋(fù)闲 踌躇(chóu chú)
迂(yū)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 颓唐(tuí) 举箸(zhù)
三、题目切入,聚焦“背影”形象
师:我们常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大家读题目,当你初次看到题目时,有什么疑问呢?或者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问题1:(1)这是谁的背影?——父亲
(2)这个背影是在怎样的场景中留下的?——父亲送我去车站
(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背影的?——第6段
问题2(概括训练):第一次轻声朗读第6段,概括内容,分析层次;
内容:父亲费力穿过铁道给“我”买橘子。
层次:(1)父亲提议给“我”买橘子;
(2)父亲的外貌描写——为下文写父亲动作的不容易和努力做铺垫
(3)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
(4)父亲把橘子全给“我”,叮嘱的话语——关怀备至;
(5)父亲离去的背影。
问题3(写法分析外貌、动作):第二次轻声朗读第6段,关注背影,分析写法;
(1)外貌描写
布帽、布马褂、布棉袍,表现了父亲的家庭败落、生活困苦的境遇
(2)攀爬月台的背影:
6个动词:(蹒跚)走、(慢慢)探、穿、(两手)攀、(两脚)缩、(向左、微)倾——(特写镜头:攀爬的起始动作,回忆《飞天凌空》特写镜头之准备、起跳、落水的细致镜头)
父亲这一系列动作有何特点(刻画出怎样的父亲形象)?
抓住相关修饰语:(蹒跚)走、(慢慢)探、穿、(两手)攀、(两脚)缩、(向左、微)倾
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加以概括:“不容易”“努力”——深沉无言的爱
(3)离去的背影:
问题4):第三次轻声朗读,留心眼泪,体会感情。
从父亲的两处背影和“我”的两次流泪中,你体会出了怎样的父子之情?
父对子:无所不至的关爱 子对父:百感交集、复杂的情意
这一段中的事件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父亲买橘。作者层次分明,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地描写了父亲的背影。那布帽、布马褂、布棉袍,表现了父亲的家庭败落、生活困苦的境遇;那蹒跚的'步态,那探身、攀手、缩脚、倾身等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父亲的费劲吃力;那叮嘱的话语,表现了父亲的关怀备至;那流泪,又流泪的叙述,表现着作者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意。总之,这一段都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处处表现了作者的感动之情。
师:原本我可以去完成的事情父亲却亲自做,原本年轻人轻而易举能完成的事情,父亲却如此艰难还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不让我担心,“不容易”地活着,“努力”地爱着,这便是“我”的父亲(板书这两个关键词)。
四、深入(开掘)“背影”内涵
问题:文章还提到哪些他的“不容易的活”和“努力的爱”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4.《背影》教学设计
5.背影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kunan/3449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