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田园的秋天
当秋天的足迹踏过整个田野的时候,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喜悦,更主要的是享受。要不,请睁大你的眼睛,随我到秋天的田野走一走吧。
清晨,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薄纱似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一片金黄,饱满的稻惠低着头,把稻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颗珍珠。
早饭过后,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无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不约而同的拿着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的来到田间,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浸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声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这声音多么动听,多么欢快呀。你瞧,那大豆在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
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又过了几天,睡在地上的稻子不见了,田野变成了一片绿色。呀,原来是绿油油的麦苗,多像一株株葱绿的小草啊。麦叶又细又长,又柔又嫩,他们吮吸着晶莹的雨露,争先恐后地生长,好像在比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快。
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怎么样,聪明的你在赞叹这美景之余,一定也在慢慢享受这田园美景了吧。
篇二:美丽的春天
我爱夏天的炎热,我爱秋天的果实累累,但我更爱春天的万紫千红。
早晨,我看到太阳这时正放着射着万道金光,像个烧透的火球,在半空中冉冉升起,但太阳的光辉如此金灿,连那无忧无虑的云朵都被太阳的光辉穿透,像是撒满了碎金一样,此时太阳已经从严冬中苏醒过来。
火球似的太阳放射出万丈的光芒,照射在草地上,然而草地上的草被换上了一件碧绿的衣裳,微风吹拂千万条绿油油的草,那才悄悄的发出嫩芽,伸直自己的腰,茁壮的生长,好奇的望着春天带来的希望。
而草地上的野花朝气蓬勃,那野花张开自己五彩缤纷的笑脸,张开一片片花瓣,在微风的吹拂下,身子摇摇晃晃。到处的花朵也欣欣向荣,花朵真是红的鲜艳,黄的灿烂;白的无暇;这情景这是令人心旷神怡!
这时小鸟可就更开心了,他们也投进了春的世界,歌唱着春雨,歌唱着这一片勃勃生机!
远处的一座座山峰,被人们砍伐过的树木,有茁壮的伸出小脑袋,抽出嫩芽,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种种野花,一阵阵潮润的`微风吹来浓郁的花粉,春草的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感到兴致勃勃,感到陶醉,清爽。
一年之计在于春,嫩绿的小草,艳丽的花朵,歌唱的小鸟,构成了着灿烂无比的春天!而这美丽的春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篇三:这就是冬天作文
冬天在人们的印象里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但同时也是冰冷的,令人感到发抖的。其实冬天没有那么冰冷,只要仔细去品味冬天,你可以感受到冬天的美丽。
以前我每到夏天时,觉得很热,心里总是期盼冬天快点到来,可是冬天真的到了,我感觉到了冷,又总是期盼夏天快点到来。现在我不觉得冬天那么冷了。
我们这里冬天不下雪,因为是南方。但这里的冬天却常刮风,风吹在脸上,有一种刺骨的疼痛感,又有点像刀刮在脸上。每次我准备出门时,看到外面一棵棵树东倒西歪,听着风呼啸的声音,我就想退缩,但是,我看见了松树。松树一棵棵依然青翠,在寒风中昂首挺胸,一点儿也没有想要退缩,好像反而因为周围东倒西歪的树衬托出了它们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品质。
不只松树,还有一种景物,它的品质与松树相互衬托。它就是梅花。
很早就有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句。没错,梅花不在温暖的春天开放,不在炎热的盛夏开放,不在凉爽的秋天开放,却要在寒冷的冬季开放,它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寒风中反而开的更加茂盛。
与它们相比,在家里都瑟瑟发抖的我,一出门岂不是只有哭,只有怕?也许,正是冬天,让我们更加坚强。
篇四: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在济宁,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河,叫廖沟河,它虽然没有黄河那样壮丽,没有西湖那样秀美,但我更爱这条河,因为它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和快乐。
原来的廖沟河水是黑色的,还散发着浓浓的刺鼻臭味,垃圾成堆,树木枯萎,很少有人到这里来。
全国都在大发展,黄屯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如今的黄屯路宽了,车多了,楼高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卫生的整治,现在的廖沟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岸上,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清澈见底的河水里,鱼儿快活的游来游去,荷花亭亭玉立,河面上的小船,在水面上悠闲的散步,尤其是河旁边美丽的小广场,到了晚上,有唱戏的,跳舞的等等各种的休闲健身活动。一盏盏明亮的路灯,让小河的夜色更添光彩,散步的人们三五成群。
小河的四季更美丽。
春天,绿树花红,小燕子急急忙忙的飞回来,小朋友在河边放风筝,天上的风筝真美丽,春天的小河是寂静而美丽的。
夏天,烈日当空,有许多人来到小河边歇凉下棋,捉小鱼,玩沙子……欢声,笑声,打水声连成一片,夏天的小河是热闹的。
秋天,树上沉甸甸的的果实像一张张笑脸,迎接收获的到来。
冬天,小河在雪花的飘洒下睡了,身上盖了一床乳白色的被子,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
我喜欢家乡的小河,希望它越来越美丽。
篇五:家乡的美景
我的家乡在盘湾,那里虽然是乡下,但是春夏秋东却把那里装饰的多彩多样。
春天,小草发芽了,花儿也争先恐后的开放了。蝴蝶就像“小精灵”一样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们就欢快的在花朵上采蜜,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像是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喜讯。
夏天,天空是蔚蓝色的,碧绿的庄稼,火红火红的石榴花。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丰的翱翔,知了不知疲倦的歌唱。夜里,黑宝石般的天空中无数的星星眨着眼,瓜田里飘来阵阵瓜香。
秋天,很多树的叶子变黄了,纷纷飘落下来。一些鲜花枯萎了,但菊花却在阳光下怒放。有黄的、白的、紫的……真是五彩缤纷。在这迷人的季节里,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往南飞,一片片成熟的高粱笑弯了腰。这个季节正是收获的季节,柿子树上挂满灯笼似的大柿子,秋风吹来,柿子们摇来摇去,仿佛要掉下似的。
冬天,人们都换上了厚重的棉衣,挡住了寒冷的风雪。早晨起来,大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了一幅美景:那青松的针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霜,像是给树穿上了洁白的棉衣;垂柳银丝飘荡,像是跟我说早安。
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这里的一切,真是美极了!
篇六:校园里的迎春花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平顶山下,那儿风景优美。书香四溢。校园里,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英缤纷,冬天,腊梅飘香。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我最喜爱的还要数我们教室门前的迎春花台了。
我们的迎春花台镶在走廊外墙上,那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花坛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迎春花。迎春花台中间写着大大的‘4·7班’的字样。迎春花在冬末早春料峭的寒风中绽放出了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如璀璨的金星缀满枝头,给冷漠的早春带来了一派盎然的春意。每当我们下课时,我们总会来到花坛旁,呼吸着芬芳的花香,观赏着美丽的花朵,使我们心情更加舒畅。上课时,微风拂过,阵阵花香也飘进了教室,飘进了我们的心房,使我们课上得更加专心。同学们都十分喜爱迎春花,时常为她浇水,松土。也许是我们时时照料她的缘故,因此我总觉得我们班的花坛里的迎春花开得格外娇艳,枝蔓也长得更加葱郁,她就像是我们班的“天然小氧吧”
迎春花好像我们同学中的一员,如果没有它,下课时就会觉得少了一个好伙伴似的,如果没有它,校园就会少一份绚烂的色彩。我爱校园,更爱教室门前的花坛里的迎春花!作文
篇七:第一场雪
20xx年春节的大年初四,天气突然阴了起来,到了下午,天空中开始飘起小雪花来,雪花在空中飘舞着,一团团、一簇簇、像一朵朵的白色的菊花。初五那天,天空中没有一丝风,雪下得更大,满天的飞舞,整个天空好像在雪海之中。到了初六雪下得小多了,零零星星的雪花像美丽的蝴蝶,飘飘悠悠,轻轻盈盈,从天空中飞下来。
初七天晴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世界就成了白色的雪原、银白银白的!落光了叶子的杨树、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银条;四季常青的松树、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的雪团儿;一街两行的冬青树丛上,被厚厚的白雪笼罩着,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白色的北极熊蹲在那里一动不动,一条条道路上像铺上了一条条洁白的地毯,走上去软绵绵的,发出嚓嚓的响声。
这一场大雪,是三年来从没有过大雪,给人们带来了无比快乐和喜悦,老人们高兴地说:“瑞雪兆丰年啊,好一场大雪,今年一定是个好收成!”小朋友们更是高兴,有的跑到雪地上打雪仗,有的跑到广场上堆雪人,还有的到野外雪地里里尽情的奔跑、玩耍快乐极了。
我爱白雪,我20xx年第一场雪的美丽雪景!
篇八:冬之美
人们经常把春天比作娇贵的鲜花;把夏天比作热情奔放的姑娘,把秋天比作迷人的图画,初中作文冬天来了。可他们却忽视了冬天。
在一年四季里哪能缺少冬天呢?是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孩子们欢快地跳跃着迎接美好明天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了冬天的参与,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哦,原来冬天那一窜又一窜雪球降落的声音还有那孩子们玩堆雪人发出的欢快声,有着与春天声相媲美的境界,那是我们对冬天的感悟!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拿着可口冰激凌的孩子们脸上,一时让他们睁不开眼;只见有人在冰凉的游泳池里拍打着水珠想要赶走这炎炎夏日的暑气。可是我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哦,原来是冬天孩子们正在堆着雪人,雪人大肚子上有两枚纽扣,它的鼻子是哪位孩子从家里厨房拿来的萝卜安插上去的,还有两颗红枣当作雪人的眼睛,煞是显眼。这是孩子们对冬天的感悟!
秋天落叶纷飞,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可是我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哦,原来在冬天,我们看到了雪花在冬日里融化的样子……
渐渐地,人们学会了如何品味这严寒的冬天,品味这被无数人忘却的冬天,当我们细细体会这一年四季的变化时,才会发现原来冬天还有别样的记忆。
冬天悄悄地来了,雪也跟着走进了我的家乡。
【写景色作文】相关文章:
4.写西安景色作文
5.写校园的景色作文
7.写秋天的景色作文
8.写公园景色作文
9.写海洋景色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jingse/2537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