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的经历作文500字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的经历作文500字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的经历作文500字 篇1
今天是我第一次购物,在购物前妈妈帮我写了一个购物清单:面包、糖心饼干、进口牛奶、丘比沙拉酱、草莓炼乳、黑巧克力、小熊夹心饼干。写好了以后妈妈就带我去了超市。
妈妈只陪我走到超市门口就让我一人进去了,所以我是又兴奋又紧张,心想:“我会不会买错呢?”抬眼望去超市里满是人头攒动,“哦!今天是星期天大家都来购物了,可我该怎样找到我要的东西呢?”货架上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发现其实所有的商品都是按门别类摆放的整整齐齐。很快我就在乳制品区买到了爸爸点名的德国进口牛奶、然后跑到糖果区在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中选了一个进口的黑巧克力还是50%的配方的那种,这样的黑巧克力吃上去会健康些、还给我自己挑了一小盒草莓薄荷糖。在面包屋找到了糖心饼干,可接下来的沙拉酱和炼乳怎么都找不见,我只好找到了导购阿姨问了问,原来都没有货了真是太扫兴了!就连火腿面包也没有了,“天哪!是不是全西安市的人都跑这里来了呀!”我失望的想。
我提着篮子跟着长长的交款队伍,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终于排到跟前了,这时看见妈妈就在收银台边看着我笑,我立刻有了精神,收银阿姨很利落的帮我打单,所有的商品需要支付65元8角,我像个小大人一样递上支付卡,因为今天我当家啊。
终于完成了购物任务,虽然有些商品没买到有些小小失落,但是妈妈告诉我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过程是快乐的心情,所以我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哦。
小学的经历作文500字 篇2
童年是个五彩斑斓的盒子,装满了欢乐与痛苦,兴奋与忧愁。装满了难忘与教训。生活中,想必大家都有一个令你自己难忘的经历,有快乐的,悲伤的,痛苦的等等,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下面就来看一看我的难忘经历吧!
在我的记忆的心扉中,有一件事令我感到可笑而有害怕的一次经历。
那是在我7岁那年,我还在上2年级,有一次星期天,姑姑带这我和姐姐去河堤玩。姑姑说:“这有唱戏的,我们去听。我一听没意思,就让姐姐带着我去那河边玩”。我们到了河边,有很多河螺。我们捡了好多。猛然间我看见谁便有一个漂亮的河螺,这个河螺是紫色的,不过有一点远,我又想:一直手按着地或一只手抓着岸上长的结实的干草,应该会没事的。于是,我蹲在地上,一边用右手按着地抓岸上的长的结实的干草,一边用左手去拿那个漂亮的河螺,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我滑了进去,吓得我大哭,我心想:“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老虎滩某某不慎入氺,绝对没有想到这种事会轮到我。”一时之间想不了那么多了,就急忙叫道:“姐姐,姐姐,快来呀!"姐姐一回头,见我掉进水里,慌忙跑了过来,她很镇定,抓住我的手,小声安慰我说:"妹妹别怕,然后用力拉住我的手,把我拉了上来。当时我吓的说不出话,姐姐对我说:“你有没有事啊!”我惊魂未定摇了摇头:“心想,幸亏有姐姐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情给我很大的教训,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永远会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
小学的经历作文500字 篇3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书就进入了我的生活。
最初,我读的书都是识字书。爸爸念一个字,我就念一个字。一边念,一边看识字书上的插图。从而,我认识了好多东西,并能写出它们的名字,还能说出它们的样子,颜色。
当我到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唐诗。爸爸我读幼儿版的《唐诗三百首》教我认里面的.拼音。认识拼音了,就让我读带有拼音的唐诗,我读熟了,就学着背唐诗。听爸爸说,我当时还会背二三十首唐诗呢!
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读故事书,《一千零一夜》令我浮想联翩;《伊索寓言》令我爱不释手;《安徒生童话》令我如痴如醉……
不知何时,我被一本本厚厚的漫画书迷住了,什么《阿衰》、《老夫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读这类书,别的书,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书并不适合我,适合我的是有关学习类的书。我恍然大悟,立刻远离了这类书籍。
当我逐步升入高年级时,我喜欢上了作文书。只要有时间,我就与作文书为伴,和文字为侣,海阔天空地读上半天。慢慢地,书读的多了,我发现读书最大的要领还是掌握书中的写作方式,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积累书里的好词佳句,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里去,才是读书的收获。我把这种“收获”运用到我写的写作里去,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这时,我突发奇想:读普通的书都有这么大的收获,那读比普通的书更高一级的书——中外名着,会怎样呢?我开始试着读一些中外名着:《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
我爱书,它会永远陪伴着我,永远,永远……
【【精品】小学的经历作文500字三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jingli/201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