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雨点儿》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并注音:12、雨点儿)
谁来试着读读课题?(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喜欢的那一节多读几遍。
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2、指名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帮助正音纠错。
3、随着读文出示生字、生词认读。
(三)、看挂图,学习课文
1、第一节:
〈1〉〈图一〉你看见了什么?看到雨点儿怎样?〈很小、很多〉多到怎样?〈数不清〉
〈2〉理解“数不清”,指导朗读第一节。
练习用“数不清”说话。
〈3〉“飘落”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飘落下来?
创设情景,练习用“飘落”说话:秋天到了,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就飘落下来。
〈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小雨点儿要去哪儿?(板画: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
〈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男女生扮演大雨点,小雨点读对话。
3、第五节
〈1〉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想不想知道大雨点、小雨点去了那儿以后,那里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自由大声读课文,找一找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画)。
(配乐图三)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配乐图四:荒地—有花有草)
〈4〉师: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看图三、图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一课,知道了大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小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你们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五、作业布置:回家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12、雨点儿
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雨点儿》这篇课文,这节课继续,老师请这一行的同学一人读一段。再认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数不清云彩飘落(生认读)
2、出示生字。
(二)、学习生字
这些字你们在课文中已经认识,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拿出字卡老师读一个生字,你们找一个。
1、指名一组上台。找到领读,并贴黑板上。
2、生字“找朋友”(从12个生字中找,找字摆词,并领读)
(三)、“我会读”生自由读课后三个句子,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要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把这三个字写均匀。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反馈,再练写。
4、口头组词。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的任务
课余时间,请学生在家里的小花盆里栽花种草,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下雨或浇水后,花草有什么变化。
(六)、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后打钩。
cai()shu()fan()
彩数方
chai()su()fang()
2、想一想,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五、作业布置:课间观察:下雨或浇水后,花草有什么变化?
六、板书设计:在田字格中写“方、半、巴”三个字。
【小学语文《雨点儿》教案】相关文章:
3.小学语文秋游教案
8.小学语文园地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jihui/3451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