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个地方的家乡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尝试不同的家乡菜会让你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小编带你尝试不同地方的美食。
第一篇:最爱的家乡菜
有人经常会说一个地方美,那我就想问问他的理由是什么。一定,他会说理由是优美的风景以及美味的菜肴。嗯,美味的菜肴可以令人垂涎欲滴;美味的菜肴可以令人流连忘返,久久的记住这个地方。——美味的特色菜是一个地方名副其实的招牌。
四川的腊肉闻名全国;山东的扒鸡声势不减。在我的'家乡北京有一种菜,在奥运期间深受世界运动员的喜爱,他就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北京烤鸭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南宋时期,烤鸭就已经成为食中名品。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总理生前也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
我爱吃北京烤鸭,每每来到北京,我都会主动让爸爸带我去吃。有一次,我通过服务员口中得知。北京烤鸭采取的是挂炉烤法,这方法既不让鸭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鸭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鸭最好吃的部分。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细品起来,滋味更加美妙。严格地说,只有这种烤法才叫真正的北京烤鸭。
我爱吃北京烤鸭,每次去饭店,我都狼吞虎咽的去吃,让别人看了觉得可笑。确实是,吃也要吃出个讲究。吃北京烤鸭有四大讲究:(1)讲究季节(2)讲究片法(3)讲究作料(4)讲究佐食。据说每只鸭子只切108片肉,可想而知肉质有多么鲜嫩,足以令人流口水。
北京烤鸭,我的最爱!
北京烤鸭,我的最爱家乡菜!
百闻不如一见,怎么样,被我打动了吧!赶快去品尝一番吧!
第二篇:家乡菜的由来
今天,我来到外婆家,看着桌上摆着一盆盆香喷喷的菜,不禁垂涎三尺,而其中有一盆菜,最不引人注目,外婆告诉我,那是我们家乡最有特色的菜——芋头。
听外婆说,她最喜欢的菜就是芋头了。我对此很不解,那么多好吃的菜中,外婆为什么就单爱这芋头了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芋头中含有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既可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怪不得外婆单爱这芋头了。
听着外婆讲,我打开了电脑,上网查了下关于芋头的介绍,我才知道芋头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还有着一段非凡的经历。
那是清朝道光十九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在广州的英美俄德等国的领使,用西餐来招待林则徐,在饭后上了一道冰淇淋,林则徐因不知冰淇淋为何美食,看到有气冒出,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吹之,好让这道菜凉了再食。领使们看的大笑,把林则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林则徐也不动声色,过了许久,林则徐宴请那些领使们吃饭。他请吃的菜肴,都是凉菜,之后上了一道芋泥,颜色灰白,表面闪着油光,看上去没有一丝热气。那些个领使以为那也是一道凉菜,用汤匙舀了就往嘴巴里送。哈哈!上当了,领使都被烫得哇哇乱叫,林则徐心里暗笑,嘴里则不停地抱歉,说没想到他们原来不知道这“芋泥”外冷里烫啊! 作文
细细品味着这外冷里烫的芋头,想着芋头的这一段非凡的经历,不禁为芋头的特色所折服,一个小小的芋头,不仅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还争回了林则徐的面子。
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芋头的介绍吗?想亲自品尝下我家乡的芋头吗?那就来我的家乡——福建吧!
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第三篇:人生的家乡菜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我的家乡在享有“惠民之州”美誉的“鹅城”——惠州。惠州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其客家饮食文化也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客家菜。在这“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中,又蕴含着生活的真谛。
酸——
“萝卜干炖鸡”是家乡有特色的酸菜。它酸中带甜,飘着淡淡的萝卜味,嫩滑的鸡肉中也饱含着萝卜干的清香。就像生活中有时虽然辛酸,但只要努力,终究会透着清甜。
甜——
“梅菜干扣肉”是家乡中甜菜的极品。梅菜是惠州的特产。梅菜脆而不干,味道香甜,它还有保健作用。就像我们客家人纯朴的自然民风。
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这里的“苦”虽然不能让人成为“人上人”,但是客家菜中的一道“酿苦瓜”却能使人清热下火,清凉解毒,有益身体健康。正所谓“苦尽甘来”。
辣——
“尖椒回锅肉”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辣菜。因为它不仅色彩鲜艳,使人食欲大振,辣椒还有防寒、消毒、促进大肠蠕动的功效。辣喻意味客家人的热情好客,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家乡菜之一。
我的家乡菜就像人生一样,酸甜苦辣在其中,富有内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客家人勤劳勇敢、俭朴厚道、正直善良、团结友爱、热情好客、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把我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到我家乡做客,品尝我的家乡菜。
【初中有关于家乡菜的作文】相关文章:
1.关于家乡菜的作文
3.家乡菜小学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xiang/2117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