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作文
环境保护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为大家分享了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欢迎借鉴!
第一篇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同学们:
你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了,人们所使用的资源也逐年减少了,希望我们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离我家不远处的那条石榴河,在我爸爸小的时候,还是清澈见底,有许多小鱼小虾。夏天时他们总去趟水玩儿,打水仗。可如今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那条石榴河呢,完全不是往日的那种风光了,已经变成鱼虾绝迹的污水河,上面飘满了垃圾,臭气冲天。
由此,我郑重的`为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不得把垃圾丢进河道里或者街道上,必须放入垃圾桶内;
二、洗完手后一定把水龙头拧紧,以免漏水;
三、不用电是随手关掉电源,以免浪费电;
四、写字时不得有几个字写错就把整张纸撕掉的行为;
五、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
六、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七、要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不乱砍乱伐,减少沙尘暴。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学生们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自然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贡献出自己了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让我们好好的保护并且珍稀自然环境吧,否则,人类最后一滴水,将会成为悔恨的泪!
第二篇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在全球一天天迈进,人们生活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旅行有飞机,火车和汽车。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住房越来越宽敞,饮食越来越精细,但是随之而来的都是我们看到的蓝蓝的天空越来越少,晚上天空中是灰蒙蒙的,很难看到星星。河水也越来越浑浊,一些小河和湖泊在干枯,一些大河也常常断流,草原在一天天缩小,沙漠却在一天天扩大,越来越多的疾病常常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这一切都是我们对大自然的大肆开采,不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成的;如果我们还不注意保护环境,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大自然将对我们做出更严厉的惩罚,因此我倡议——
1.首先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除了要保护水资源,也不要把废弃的电池丢在水里,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丢在水里,谁将被污染。给人们带来很多疾病。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
2.是要节约用电,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因为电几乎又烧标准煤产生的,烧煤不仅产生废气污染。况且在我国的储藏煤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我做起。牢记:人来开灯,人走灯灭。
3.要养成良好生活的好习惯,不乱丢垃圾,生活垃圾要分类,一边回收利用。
4.要好好的学习科学知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改进我们的环境。把海水淡化成我们的生活用水;制造更多的清洁电能,减少废气排放净化我们的空气。
总之我们要珍惜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天天四季如春。
第三篇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苟堂人民:
你们好,我是苟堂中心小学六二班的一名学生。
目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水资源的日益缺乏与浪费、森林资源的大量减少,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威机。
在我们苟堂镇就有一家伐木场,而且我每次上下学,都会路过那里,小时候并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等到我上了三年级,忽然有一天听到了那些树木在哭,它们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悲惨的经历。我希望我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当保护水资源,不浪费水。洗脸、洗菜用过的水还能用来浇地、拖地和冲厕所。
二、不乱砍伐树木。树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还可以用来造纸。如果看到有人在砍树,我们应当及时制止,并告诉他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三、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袋是用我们最宝贵的东西——石油做的。我们要是一直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那有多少石油被浪费掉了呀!而且塑料对土壤的破环几乎是毁灭性的,因为它在土壤里十几年都不腐化。
四、节约用电。如果我们浪费一度电,那么,伴随他人的就是一时的黑暗。如果我们节约一度电,那么伴随他人的就是光明。
五、不能乱仍果皮纸屑。在我们大街上,随处可见垃圾。那要清洁工扫多少个小时啊!而他们大都是老人,身体会吃不消的。
全体苟堂人民,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走在大街上一点垃圾也看不到,河水可以当镜子使用,山林随处可见!
【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nyishu/3767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