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纷纷上台捐款,我也不例外,你会怎么写募捐活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捐款活动的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捐款活动的作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小故事,我也不例外。有一件小事,过去好多天了,现在想来,我觉得特开心、特幸福。
那是五月初的一天上午,班主任周老师号召我们为残疾人捐款,让我们下午带钱来捐给那些残疾人。
下午第一节课,班主任周老师进班,让我们为残疾人捐款。周老师说:“下面,我开始点名,点到谁,告诉老师你捐多少元,并把钱交来。”
“冯珠玉。”“5元”。
“朱巧玲。”“3元。”
“朱兆雷。”“5元。”
……
这周,奶奶给了我15元零花钱,我该捐多少元呢?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可是我如果15元全捐了,这周就没有零花钱了,而且,奶奶会不会责怪我呢……
“陈慧慧。”周老师的点名,唤回我的思考。
“我捐15元。”我毫不犹豫的回答。
捐款活动结束了,周老师说:“今天大家表现很好,都能为残疾人积极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
第二天早上,奶奶把我送到学校,见学校电子屏幕上有我的名字和捐款数额,“五(1)班陈慧慧15元”,我仔细一看,原来捐款10元以上的同学的名字都在上面公布,奶奶也停住脚步,仔细看电子屏幕。我想,糟了,奶奶看了一定会责怪我的,没有想到,奶奶看后,笑眯眯地对我说:“慧慧,做得好,你真懂事,奶奶因你而骄傲。”
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我一下子长大了,心里特高兴、特幸福。
捐款活动的作文【二】
今天我们班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
一大早,我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信封走进教室,里面装着捐给白血病儿童的钱。开始活动啦,浙江少儿频道的哥哥姐姐来为我们拍摄捐款活动。我们排着出操队伍,一个一个地把钱放进捐款箱。轮到我了,我的心情可激动啦!希望小新能收到我的祝福,早日康复。
活动结束了,我感到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也懂得了帮助他人是多么愉快啊。因为每个人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捐款活动的作文【三】
春暖花开的五月,是我的家乡哈尔滨最美丽的季节。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那张稚气的笑脸。在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新闻学院的小记者们走进斯大林公园,进行以“送一份温暖,献一份爱心”为主题的募捐活动,这是为我们家乡的孤困儿童捐款。
在简短的启动仪式之后,募捐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两个人一组,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宣传图片和捐款箱,向来往的路人、游客介绍募捐活动,希望大家多多捐款。开始我还有点胆怯,可想起郑老师的鼓励,我大胆的走向陌生人。我对迎面走来的一位叔叔说:“叔叔,您好!我是少年新闻学院的小记者—杨涵婷,今天我们为哈市孤困儿童募捐,请您献出您的一份爱心,相信有了您的帮助,那些孩子们一定会渡过难关的。”之后叔叔向捐款箱投进了五元钱。我又面带着微笑,对一位背着书包的大姐姐说:“请姐姐献一份爱心!”姐姐问我:“需要捐多少钱?”我对姐姐说:“爱心是无价的,姐姐想捐多少都是可以的.。”还有一位外地的游客问我:“什么是孤困儿童?”我解释到:“就是需要帮助的儿童,特别贫困的儿童和一些孤儿。”那位游客阿姨树起了大拇指,并向捐款箱投进了10元钱。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小时的募捐活动结束了。我们回到学院,总结募捐的感受。虽然我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可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中,我个人募捐得到的善款是班级里最高的(143元)。在募捐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人的拒绝,但我一想到那些贫困孩子们那种渴望的面孔,想到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我没有放弃。我明白了“只要人有恒,万事都可成”的意义,只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再难的事情都能做到。也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意义。我们播音二班和三班一共募捐得到善款1106元,点点爱心,汇聚成河。这些积少成多的爱心,能够帮助孤困儿童找回幸福、找回快乐,能向其他幸福的孩子们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我人生的长河中,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呀!
捐款活动的作文【四】
今天,晴空万里。我高兴地打开电视机,正在找我喜欢的节目。忽然看见一个节目里头有的房子东倒西歪;有的房子表面完好无损,里面却伤痕累累;还有的乱七八糟。原来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就在这时出现很多人在捐款的镜头。我也想捐,于是就问妈妈要钱。妈妈说:我想我们不要捐了吧,还是把钱留下自已用。可是我很想捐,我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还是想不出好的办法让妈妈拿出钱去捐款。
我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叫上妈妈一起看这惨不人睹的事件。妈妈看着看着眼泪悄悄地流下了来。妈妈说:真的太感人了,我们也要献出一点爱心,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钱给了我。
我一上学就把钱捐出来,终于为灾区人民献出了一份爱心,并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平安。
【捐款活动的作文】相关文章:
5.难忘的春节活作文
6.难忘的活小学作文
7.活给自己作文
8.吃活虾初中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huodong/2176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