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有言:“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懂得放下,才能挣脱繁杂的牵绊,拾起气定悠闲。
梭罗将放下看做是富有的表现,诚然,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却也拥有了一切,唯有将“放下”的睿智系于心头,才能收获壮旷超然的境界,才能做到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看世间的花开花落。
放下,构筑出抵御外物烦忧的屏障。郁达夫在抗日救亡的颠沛流离之时,写下的《故都的秋》却非孤独的秋,在他眼中,还有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西山的虫唱。他并非心大到在民族危亡时仍沉醉于对故都美景的眷恋,他心中有家,有国,面对外界质疑他作为柔弱书生无力扛起救国重担的声音。他将它们放下,抛之身后,他的眼中仍是美景,他讲自己满腔热血挥洒于文字,让这份爱国之情在美景中绽放,哀而不伤又扣人心弦。若他放不下质疑嘲笑,一心为反击谩骂而写作,反而失去了自己以笔代枪的坚守,又何来抗日救亡?
放下,沉淀出洗去浮躁喧嚣的气质。作家沈从文作为农民出身的黑马作家,一心沉稳、安静地诉说着乡间上午故事,他不在意其他文人对他的轻视,也无视文革批斗给他带来的累累伤痕。在文革动乱、人心浮躁的年代,他最淡定,他骨子里的那种质朴纯洁与尖叫着想要把他撕裂的年代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抵抗得住这些,也能保存住自己的优雅,因为他放得下。
放下,延展出绚丽多彩的人生,中外名人作家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巧合:澳大利亚的考琳麦卡洛,中国的冯唐,以及日本的渡边淳一,他们均是医学出身,但都是在一个明媚的日子转行成为作家。他们放下纠结于对未来的顾虑甚至是不信任的眼光,拥抱自己心中的炽热理想,从此给救死扶伤的生命之树又点缀上了文学作家的生命亮光。他们是医生,又是作家,医人的身,更治人的心,他们放得开,放得下。
放下,不是抛弃努力和坚持,自我放纵,而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豁达,不是听天由命,随波逐流,而是在该放下时放下,在不放下时不放下的自由。请放下无所谓的纷扰,去感受性天之真境,心体之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hua/806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