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记忆在风中飘落,为我们唱着过去的点滴。那些琐碎的记忆在脑海中定格成了一个个片段,一段段回放在脑海中。
那时,只有5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那时的我是懵懂的,完全不知其含义,朗朗书声中,渐渐把字句熟稔于心。
那时,已经7岁,上了小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仍然会读这几句。但和当初,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它的意思就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就很善良,性情也就有了差异。
那时,我又长大了,9岁了。背的还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又有了不同的见解,它的真正含义在于人的向善之心,人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趋势永远都是向善的。
现在,我们不再学《三字经》、《弟子规》了,我们“更上一层楼”,开始学习《论语》。听老师说,还要参加那个国学知识竞赛。一听见“竞赛”我就来劲。心shu,非把它做好不可! 从那天起,我们就天天早晨背《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室里,书声琅琅,没有一个人不拿着一本《论语》摇头晃脑地背诵着。
《论语》是一本深奥的书。《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与孔子对话。在书里,我读懂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这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孔子为了学习,可以三个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只有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受世人敬仰了。他的好学是方方面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乐观……他的学习精神是超越常人思维的。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世间万物,这是我们常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国学,从儿时到现在,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使我悟出了更多的人生真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oxue/1617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