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其中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彰显着中国人对清廉与正义的不懈追求。这种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还在激励着人们。历史是天下苍生书写的。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都有对现实的警示与告诫。《文化之力》通过剖析古人创作的经典艺术作品,展示传统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和力量。
穿越历史的风雨,文化的力量历久而弥新。
《鉴史问廉之五·文化之力》观后感
在河南广袤大地的几乎每个村庄,都会听到有人哼唱“锣鼓喧天齐把道喊……”,这是豫剧《七品芝麻官》的经典唱段。一部戏曲,何以能有这么大的市场,又何以这么受欢迎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两代豫剧丑星牛得草、金不换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广大戏曲爱好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部戏的情节编排精彩,七品县令唐成为民做主、斗倒权威的故事以及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标志性台词喊出了百姓们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的期盼。
民间说书艺术阵地的守望者张满堂年过六旬,不为名利甘心守护马街书会,为马街书会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保留了一批包括颂廉诛贪内容在内的说唱艺术,丰富了当地及周边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明代作家冯梦龙,不仅写出了反映明代基层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三言》巨作,而且又是一个实干家,他在晚明动乱时期,到荒僻小县寿宁做了4年县令,在保持前任县令戴镗清正廉洁的生活、工作作风的同时,秉承“治官如治家,爱民如爱子”的为政理念,筑城墙、办学堂,为百姓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时至今日,当地百姓还把他供奉在文庙,香火鼎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70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