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观后感
《危崖奇坝》群众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对自然灾害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危崖奇坝》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观后感【篇一】
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茫茫群山中,有一句谚语流传了上千年。“阴阳界、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它所描述的,正是当地百姓眼中的一座奇山。据说,那座山,就像传说中的鬼门关一般,能够直通阴曹地府。不但一般人不敢轻易踏入,就连误入山中的牛羊牲畜,都往往有去无回,甚至是尸骨无存。一座山,竟然被看作了鬼门关!那这号称是鬼门关的山岭,究竟藏身何处?
永胜县一带,到处是连绵不绝的高山。然而,只有红石崖一带,遍布着深不见底的地缝。地缝周围,是及膝深的荒草。误入其中的牛羊,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落入其中,尸骨无存。
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摄制组小心翼翼地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四十分钟后,一条狭长的巨大裂缝,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蜿蜒曲折、幽深诡异,不仅一眼望不到边际,也很难目测它的深度。专家告诉我们,眼前的这条裂缝,其实,只是这座荒山上存在的众多裂缝中的一条。在它附近,还隐藏着大大小小、宽窄不同的数十条地裂缝。这些裂缝的平均深度,竟然超过了200米。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让牧民们不敢轻易上山放牧,也正是这些深不见底的大裂缝,让这座山岭被当地人视为直通地府的“鬼门关”。
考察组沿着幽深的裂缝边缘,继续向山顶攀爬。没过多久,一座巨型的天坑出现在我们眼前。专家告诉我们,一般的天坑,其直径在数十米至四五百米之间,远远小于眼前这座天坑的规模。然而,让专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红石崖山中的这座巨型天坑,由于周边众多巨型地裂缝的存在,已经显得十分破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不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天坑。那么,这个巨型天坑究竟为什么孤立地矗立在滇西北高原腹地?
探秘神奇大山、走进巨型天坑、为您揭秘高原腹地鱼米之乡的成因。 敬请届时关注平安中国活动组委会与中国地震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推出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 !
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观后感【篇二】
2017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李家庄小学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微信平台通知学生家长,让学生在家收看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并写出观后感。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围绕防震减灾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会议,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科教专题片,通过宣传栏向学生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召开班会学习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和避震的常识和技能,力求达到让学生在面对灾难时临危不乱,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解救自己,帮助他人的'效果。
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观后感【篇三】
日前,中国迎来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我校于近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组织师生观看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为了确保地震来临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今天下午,我校利用大课间开展防震疏散演练活动。演练前,学校提前下发了演练方案,并组织老师学习,明确职责分工、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时间,教会学生地震脱险、自救、自护的方法。
16时整,随着地震警报的响起,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各班教师立即停止授课,班主任迅速来到各自班级,稳定学生情绪,并指挥学生迅速用书包、课本等保护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躲在各自的课桌旁或墙角,进行紧急避险。
随后,信号员发出逃生信号,老师们迅速指挥学生有序撤离教室,各楼层引导员指挥各班学生按照既定疏散线路安全、有序、快速地撤离教学楼,到教学楼前小广场集合。经过大约1分钟的时间,全体师生疏散到预定地点集合,各班立即清点人数向总指挥汇报。整个演练过程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拥挤和踩踏。
这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安全防范知识,也积累了一些防震避险的经验和危急时刻的逃生技能。虽然我们没有遭遇过像地震这样的大型公共安全事件,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防震、防火、防踩踏等防灾减灾的心理准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警钟长鸣,把安全问题常挂心中,把防震避险知识落实在行动中。
【科教专题片《危崖奇坝》观后感】相关文章:
2.危崖奇坝观后感
4.专题片基石观后感
6.鲤鱼坝的小学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3722984.htm